敏卓林堪千仁波切的非有非無‧中觀 ( 2 ) ~~~

 

文殊菩薩對月稱說 : 「 你造此論時並沒有『利他』的意念,而是為了與論師較量上下,因此,這部論對眾生一點幫助也沒有,你還不如將這部論丟到恆河裏去吧!」

 

 

流出胸際之咒字   流出喉中之語意   流出眼中之慧光   

 

密意之手啊   流出一首美麗而芬芳的大自在之歌 

 

微微風  ~~~不丹貝瑪渥瑟林的僧眾迎請尊貴的敏林堪千仁波切蒞臨弘法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橋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by  卞之琳 ) 

  

   但藝術家張照堂說 :「我尋找的不是風景 ,  是氛圍,是狀態 。

                                風景中,人在,人不在,彷彿一場夢境」
   而敏林堪千仁波切說:「我們眼前所見的、所看到的風景、柱子、看到的寶瓶, 看到的佛像、看到的人,所有的這些相,都是迷惑的現象,正都如同夢中的夢境一樣。」 

 

由 全德佛教藝文中心 與 The Eaastern Sun 團隊 於 05~06 跨年合辦的敏卓林不共傳承系列講座‧傳法上師為尊貴的敏林堪千仁波切




The Eastern Sun 法訊 第 2 期  (  中觀探微講座 ‧圖傑謙波瑪摩( 大悲善逝紅觀音 )灌頂‧紅度母灌頂‧護摩 ‧金剛經講座~~ 美好法音 2006 敏林在臺灣   )

                                       ◎ 敏林堪千仁波切口述開示

                             林生茂居士口譯‧The Eastern Sun 團隊編輯整理          

 

       應成與自續中觀的見地,都是源自於龍樹菩薩的【中論】(即中觀根本論)。依中論解說的差異,產生了應成與自續兩派。

       應成派以月稱為主,自續派則以清辯論師為主,此二流派的產生,是先由龍樹開示中論後,而其一之弟子佛護,依由龍樹的中論加以詮釋,於詮釋時,以「應成」的觀點詮釋中論的義理,於是發展了應成派中觀。

       後來清辯論師以「自續」的見地加以詮釋中論,於是產生了自續派中觀的流派。佛護與清辯論師,二者皆為龍樹的弟子;龍樹菩薩則是已得證初地境界的菩薩。此二派見地的差異,在於佛護論師(應成)見地主張 : 一切的法,就勝義諦而言,是離一切戲論,亦即: 既非有、亦非無。

      清辯論師(自續)則主張 : 之所以講空性,只是為了 遮「有」而顯示「無」如斯而已矣 (遮「有」以顯示「空」)。此為此二派別之微細差別。  

       他們兩位都是龍樹菩薩的弟子,然而,由於清辯論師當時的身份是印度某王國的王子,因此對於佛護論師的說法得以加以批判。佛護受到清辯論師的批判,卻礙於清辯師當時具有王子身份,是以無法加以辯駁。( 這是由於那個時代如果觸犯具有貴族身份者,將會受到嚴酷的刑責。)直至三十至四十年後,月稱出世,月稱菩薩乃是具有無比智慧的行者。傳記曾載:當月稱於那瀾陀佛學院擔任採買執事時,曾從壁畫上的牛身之上,以其修證而取出牛奶,製成奶茶以供養僧眾。

       是以,當月稱將清辯師對於佛護的批判一一予以反駁,並指出中觀自續派見地並非圓滿,而佛護所說之中觀應成派的見地是為圓滿見地,至此,中觀應成派始以廣弘。

      月稱菩薩可說是完全領悟龍樹的思想者,並加以闡釋之。也因此,於諸多經典中,皆敘說龍樹與月稱如同父子。也就是說,龍樹菩薩對於佛所說的一切密意如實了悟之後,闡述中觀義理;而月稱了悟龍樹菩薩的一切密意後,加以宣說弘揚。

 

       當時尚有一論師,名為”監甲勾慢”,寫了一部有關因明的論典。月稱菩薩於當時起了一個要與此論師相較的意念,就寫了另一部論典【達珠滾柱桑波】。

此論寫得非常好;可是,文殊菩薩示現了!

文殊菩薩說 : 「 你造此論時並沒有『利他』的意念,而是為了與論師較量上下,因此,這部論對眾生一點幫助也沒有,你還不如將這部論丟到恆河裏去吧!」

       於是月稱深切省思了自己造論當時的意念,發覺確實只是為了與論師較量,而無「利他」之心;於是將此論依文殊菩薩所言,丟入恆河之中!

但當天夜晚,恆河河神卻於月稱夢中出現,感謝月稱將此論丟入恆河內;並說未來如有人飲用恆河之水,將因月稱菩薩的加持力,增長智慧。

       爾後,文殊菩薩再次示現,並告訴月稱:「你當初造論時,發心並不清淨( 沒有利益眾生的意念 ),但是當你丟棄此論之時,發心卻是無比清淨。又因緣於你的發願 : 『願未來飲用恆河水之人,將增長智慧。』當下你所發出之淨心之願,以此緣起,未來飲用恆河之水具有增長智慧的加持之力!」這便是飲用恆河水能夠增長智慧的傳說的由來。  

 

      因此,當我們對於一些老舊的佛像禮敬、供養而得到無比的加持,其意義也正如上述一般,為甚麼呢

      在過去世時,曾有修行而得到成就之成就者、菩薩,他們在因地修行時,這樣的發願 : 「願未來眾生見到這些莊嚴的佛像,能得到無比的利益。」因為過去這些成就者、菩薩修行當中所發下之清淨願力之緣故,所以直到現在,我們見到這些古老的佛像,向佛像禮敬、供養,能得到無比的加持。
     總之,凡事如果出於清淨、善的意念,那麼當下就能產生真實的利益,此乃緣於善念的力量,因為善念所產生的力量,並不在於對境是石頭或是鐵等等材質。

       因此,有關應成派與自續派中觀,就從龍樹菩薩之後,持續了下來,由印度傳至西藏。至於像密咒乘的續,有所謂的新密續與舊密續,那是就西藏歷史上所傳入之時間而分野,在印度本身並無新舊密續的差別的。

        有些人會有一種觀念 : 修持新密續教法,或修持舊密續教法,於見、修、行上有很大的差異。事實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有些行者因為對修行的法門沒有真實的了解,於是妄語而言 :修持新密續是不好的,或 : 修持舊密續是不好的。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的差別。因此,新、舊密續之辦別,並無好、壞之差別;新、舊密續之差別,主要在其時間點上。

從時代上,教法的翻譯,以其進入到西藏的時間點來區分。在最早之前,密續都是由印度的班智達翻譯後,傳入西藏。在當時,沒有西藏譯師去譯這些經典。也可以說,在西藏,直到仁欽桑波大譯師出現,在仁欽桑波大譯師之前,所翻譯再傳入藏地的這些密續經典,都稱為舊密續的教法。從仁欽桑波之後傳入的經典,則全部稱為新密續。

    因此,由上述可以瞭解,所謂新舊密續,完全是在時間上的一個分別,在仁欽桑波之前所譯的,稱為舊密續,其後所譯的,則稱為新密續,所以並沒有好壞的差別。是以,也可以概略這麼分 : 寧瑪與噶舉所修行的續典,有一些都是屬於舊密續的教法,而格魯與薩迦所修行的,則是屬於後期的新密續教法。

那麼,在這些教法傳授的過程當中,這些大譯師或是傳承教法的持有者,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之所以會有這些教派上的差異,在於教法於傳教授給弟子時,所採用的教授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於是就形成了差別。但在實際的義理上,並沒有任何的差異。因此,就中觀而言,在印度所延伸的應成派與自續派,這二者同樣的並沒有好、壞上的差異。

        譬如 : 就行者而言,有些行者,對於自續派中觀,所講的種種中觀的見地,內心之中十分容易聽聞、得到確認了解。依此而修行,將是更加容易的。就好像我們講聲聞乘的教法 ; 聲聞乘的教法是佛所說的正法,那麼大乘的教法也是佛所講授的,其差別處,只是對於所教授的弟子根器上的差異,就法的本身而言,本質無有任何的差別,都是由佛所說,都是為了淨除痛苦所宣說的法。

      因此,佛所說的佛法,是基於其所面對的眾生,依於眾生的心量大小、根器、種性的種種差別,依此宣說適合眾生的種種教法,而非就佛本身的見解而宣講 ;這個法比較好,那個法比較好,或比較卑下等等。總之,並非由佛的立場,去宣說好壞差異的法。而是緣於眾生的心量、種性等等,而宣說的。    

       是以,佛所說的法,能夠適應於任何眾生,譬如說這眾生具有比較下劣的心態,或者中等心態,或者比較好的心態等等,針對各種不同的心念,給予教法,因此在中觀的義理當中,不論是前面所述及的兩種教派當中,任何一種教派,他都是就眾生的情境而宣說的法。

      故而可以這麼說,這是我們衆生自己的迷惑、或是眾生自己所了解的境相的差異,就法上的究竟勝義諦上是沒有差別的。那麼這樣的一種迷惑的相是怎麼樣的一種現象呢?譬如說有,「有」的觀念,有是怎麼樣的一種有,「無」,是怎麼樣的一種無,關於這一方面,稍後再講。

       例如說 : 我們現在眼前所見的所看到的風景、柱子,看到的寶瓶,看到的佛像、看到的人,所有的這些相,都是迷惑的現象,都是如同夢中的夢境一樣。

但是對於那些剛開始修行的,沒有很深的修行體會的人而言,一開始就告訴他說 : 這一些都是不存在的。對他們而言,是很難接受的。為什麼呢 ? 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手能觸摸得到,或手能把捉到,甚至手可以拿起來丟棄的。所以,對所有這些感覺非常真實的事物,你要跟對方說 : 這些是無的,是虛妄的。對他們來講,是很難去理解、承認、認同的。( 貳 )                                                                                          

 

 

 ◎延伸閱讀  :

 

溫故知新‧ 您可以瞭解更多~~ 

 

【猶如珍貴教法之殊勝太陽~~敏卓林第二法脈執持者‧尊貴的 第九任敏林堪千仁波切】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非有非無‧中觀 ( 1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25&prev=130&next=94&l=f&fid=16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非有非無‧中觀 ( 3  )】

 

【與你談談金剛經  1 】

與你談談金剛經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ernSun 9 的頭像
    EasternSun 9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 ─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