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3041074-2013867538  

令人感動的一張照片 :

頂禮珍貴的傳承;頂禮澈清座主、堪千座主 !

~敏卓林為巴爾登天人聶族血脈,故為血脈傳承;並由澈清世系執掌伏藏傳承、堪千世系執持教典傳承。

(( 真實與勇氣 )))

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Joseph Alois Ratzinger)於二月底卸任,於他任內最後一次公開彌撒,教宗呼籲教會終結偽善與對立。教宗說 :「宗教偽善,這是一種尋求掌聲和認同的行為。真正的信徒不為自己或公眾服務,而是以簡單慷慨的方式,為他的主服務」。教宗本篤十六世說:「權力之路不是上帝之道。」彌撒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持久不斷,教宗副手、樞機主教貝托尼用顫抖聲音向教宗致謝:「如不向您傾訴我們心中的哀傷,那就是言不由衷。」教宗面露感動神色說:「謝謝你們,現在祈禱吧。」全場主教都脫帽向他致敬,他在「教宗萬歲」的呼聲中離開教堂。( http://ncronline.org/news/vatican/ash-wednesday-pope-preaches-humility-christian-unity )

 各位善友,教宗以真誠與勇氣所展現的此番談話,不由令人想起第十一任敏林澈清仁波切 ( 睡覺法王)的開示,故分享兩大行者之醍醐甘露,願與無偽的真實、勇氣更加接近!

................【真實與勇氣 ~ 第十一任敏林澈清仁波切 ( 睡覺法王)

 

      佛法的真髓在於真實對待自己〈自己的內在自性〉,並且盡己之力保持勇氣。

      當真實和行於真實道上之勇氣與觀照相會,行者才算真正開始修持佛法。在我們生起這些真實和勇氣的特質之前,我們仍然容易受害於自己的虛偽和造作。

      真實和勇氣的生起,使得我們了解佛法的核心真髓。對此未能了解,會導致我們進入無盡的輪迴陷阱。缺乏勇氣,則讓我們無法真實面對自己的佛性。

      善行或不善行皆由心所造。行動儘管看來較為明顯,卻是在我們的動機之後。即使是明顯為善的行動,若我們發心的根本為自私,其利益只有極少。

      任何以智慧和無私為動機所做的行為,都是我們自身佛性的一個展現。    ( 感謝譯者/楊書婷居士 )



((( Be still, my heart . These great trees are prayers . ~Tagore

     靜下來,我的心啊,這些巨樹正在祈禱 ~泰戈爾 )))

 

 

任何時候,內心秉持著強烈的信心,並且歡喜的將我們行持利他所累積的任何善根迴向過去已逝的有情;無論他們現在在何處,都願他們能擁有喜樂。

同樣的,也迴向現在的有情,無論他們當下的情況如何,願今天的善根能夠令他們同樣充滿喜樂。未來也會有許多有情的出生,無論他們出生在何處,願他們能夠充滿喜樂。並非僅只是人道的有情而已,而是迴向所有的有情 !

~~ 敏林堪千仁波切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圖為2013/2/16 : 敏林堪千仁波切至山中修持煙供與放天馬,迴向一切有情與護持者。)


 

 

一般我們所謂的「障」,在藏文中稱為「居吧」,或是惡業「帝吧」;障與惡業二者在涵義上是一樣的。

簡言之,內心所生起的這個惡念,或者一個不好的念頭,就稱之為「惡業」,或稱其為「障」。

我們所造作的惡業,如果不加以懺悔、清淨,惡業就會伴隨著心識,縱使於此生,沒有產生其果報,

於來世乃至於無數生之後,此惡業的果報,仍然會展現出來。

⋯⋯無論如何,自己所造作的惡業,如果未能如實懺悔,惡業不會憑空、無緣無故的就自然消失,

這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由於不良的習性吃掉了內心之清寧,一如《自說經》( Udanavarga):

「從鐵生出鏽    鏽吞食了鐵     吾人造惡業    將墮於地獄」

─敏林堪千仁波切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與你談談金剛經

◎圖為(( 敏卓林新年之大法會集 ))

.................................................................................................................                                                          

 

      敏林堪千仁波切 Heart Sutru ‧與你談談心經 (3 )                               

 

                    第九世敏林堪千仁波切口述主講

 

                                        勝義居士口譯                                                     

 

                                   The Eastern Sun 團隊編輯整理

 


觀自在菩薩,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此意喻:舍利弗由於釋迦牟尼佛於甚深光明三摩地的加持,故而請示觀自在菩薩。

舍利弗為聲聞,而觀自在為菩薩。

 

此時,舍利弗究竟對觀自在菩薩說了什麼呢?

 

「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於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云何學?」

 

這是說:舍利弗向觀自在菩薩請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修行甚深的般若波羅密多,究竟該如果學習呢?

 

我們要非常明白這是昔日所發生的一段歷史,而這些敘述都是經由阿難尊者闡述的。

 

於是觀自在菩薩回答了(“作是語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想要修行甚深的接續所述及的即為修行般若波羅密多的方法。

 

修行的方法是什麼呢?應觀五蘊自性皆空。般若波羅密多,應該以這樣的方式來做為觀察。(“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般若波羅密多者,應如是觀察”)

 

 

這也就是適才所提及的:觀察五蘊無自性,作為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

 

 

又談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際的「色」泛指一切的色法,一切的形形色色。然而,一切的形形色色,皆無自性;換句話說,自性都無法、也不能成立。

 

所以,當云色法無自性之際,是如何的無自性呢?

 

仍一如先前所談到的一般,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要去想一想;花究竟在哪裏?花的顏色為花否?花的形狀是花否?或花的哪一個部位謂之花?就像我們尋找「陳先生」一樣:陳先生的頭是陳先生?或陳先生的手是陳先生?到最後我們能發覺到:甚麼都找不到,是以不可得。同樣的,即使是面對一朵白色的蓮花,透過觀察和抉擇,最終仍是得致「不可得」的答案。

 

 

此段所欲說明的,也就是佛法中非常著名的空性的道理。

 

 

就算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或不知何謂歸依者,或對歸依不甚了解的普通人,必然也聽過空性之說,知道有空性這回事。

 

然而,空性只是一個名詞,倘若我們想要直接由字義來瞭解內中涵意,其實並非易事。即使欲以合理的方式來體會空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當人們問到:大乘的見地是什麼,我們回答:大乘的見地是空性。

 

那空性是什麼意義呢?

 

如果有人以為:所謂的空性就是空盪盪的,什麼都沒有,如同虛空一樣摸不著,看不到,一時便往往會被空性嚇到。故而我們需要能正確的理解空性之理。

 

也有許多人並不了解甚麼是佛法,但是對於空性,懷有濃厚的興趣,想要了解:究竟的空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儘管對於空性懷有好奇心者如過河之鯽,不過,於佛法當中,能夠通達、圓滿究竟空性者少,若說能百分百了解空性者,其實,惟佛而已矣。

 

 

當我們談及:惟佛方能百分之百瞭悟空性時,有些人可能以為此佛,只有賢劫千佛當中的第四導師,於二千五百年前誕生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此一位而已。非也!因為佛陀可以存於任何時空剎土,就算是現在,依然有許多佛的化身存在,而祂們都是佛。

 

如果曾研讀過經、論,便知道菩薩可分為許多種類型。

 

初地的菩薩、二地的菩薩…乃至九地、十地,或者是資糧道、加行道;乃至於一位初機行者,而菩薩有諸多的安立方式與位階,何以故?這是緣於對空性證悟的力量有大有小,故而安立了這些次第。

 

簡單的說:道的次第,乃緣於內心證悟的功德所安立。

 

佛,稱做相智、一切智。然而,於未成佛之前,有一些仍然為一知半解的。有一些,是知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透過其所了解的層次有所不同,所以安立了不同的次第;以一地、二地、三地…這樣的方式來歸納。

 

雖然大家今天聽聞的是般若,但是,般若心經的意義,是否閱聽完即可馬上證知、了悟?可以肯定的說:非也。雖然為各位介紹了空性,也說明了究竟的見地是空性,或用各式各樣的字句來形容空性,以及空性的次第;但好比我們以此電腦是空性的為譬喻,當我們以觀察、理絡加以抉擇後發覺:找不到電腦,電腦不可得,所以「性空無自性」。雖然以如斯方式一再解說,然而無論如何的努力,都無法體會到空性的百分之五十。事實上,若能夠了解到百分之五十,也非常了不起了,實際情況卻是即使連百分之五十都是難以達致的。

 

空性,必須透過修持。

 

對於「法」的見地,無一不是用心修持,之後才得能感受、顯現;其所獲得的種種經驗,才是空性,而這是無法透過言語、字句來表達的。

 

釋迦牟尼佛也一直強調:佛法是拿來實踐、修持的。並不是拿來閱讀的。就算是拿來看了一次、二次…多次,也無有用處。最主要的自心的實踐。惟有內心的實踐產生了證悟,擁有了力量,這才能謂為佛法的實踐。

 

故而使用再多的字句、語言來解釋空性,所獲得的只是空性的概念,並非空性。

 

上者,對空性的理解做介紹,下者,閱讀書卷嘗試理解空性;這樣的方式,很難作為空性的修持,甚至是行不通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將自己目前所理解到的空性,用以修持和實踐。

 

如何實踐呢 ? 便是透過對空性的理解「減少內心當中的貪執」,這是實踐的第一步。

 

 

所謂的貪執之心,並非無緣無故憑空冒出。

它是我們自無始以來,不斷的燻習,不斷的訓練,而將之認為是一個合理的現象與道理,故而產生了貪執的心。

過去,我們有著強烈貪執的心,是因為我們認為貪著的心,它有著正當的理由。

 

相同的,現在我們想要消除貪著的心,那就是去找一個理由告訴自己:貪執的心如何不好等等。所以我們必須先累積一個因,而這個因是了解到:貪執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是什麼?它對我們的人生,帶來的負面性是什麼?令此成為因,才能去斷除貪執。雖然在這裏說明了貪執的心是痛苦的因,不過,透過這樣的解說,就能利益到各位的內心嗎?當然,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經典中所提及的種種道理,我們必須運用於實際的人生與工作中。必須時常思惟:人生經驗中,什麼是苦,何謂是樂。在平常時,遇到任何狀況,自己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和言語於狀況中?哪一些是苦,哪一些是樂,我們清清楚楚的把它找出來。此外,對於種種苦樂,由何所引致?是貪執,或不貪執?

 

對於種種關鍵,皆能瞭然於心時,同時融合經中的道理;唯有二者融會貫通碰在一起時,才能夠產生實修的經驗,或是實修的火花。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才能打自內心對佛法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了解到:喔,原來真正的痛苦,乃因貪執所引起。也才能體會到佛法的美好。

 

 

同樣的,這個例子也說明了一件事,是什麼呢?

倘若對於輪迴仍懷有貪執之心,而以為隱躲至山洞就能得獲解脫,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

如果對於輪迴、對於這個情器世間,或者對於人身有著貪執的心,就必須先行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此時所貪執的境在什麼地方,就要從此處著手。我們對於輪迴,要能了解它的本質是甚麼。如果確實因為瞭解和體會了輪迴是痛苦的,對輪迴引發了厭煩與出離的心,對於輪迴是不樂見與不樂意的,由於想要解決內心貪執的問題,為了體會空性,欲求脫離此苦,故而跑去山洞裏修行,這才是一種正確的心態,如此跑去深山裏也才有用。了解自己跑至深山洞窟的目地在那裏,這其中差別很大。

 

每一個人,禪修或修行都有一個理由,都有一個動機。如果這個人對於人生,覺得已非常的了解,他非常快樂,熱愛工作,每天走在街上想要逛街,覺得世間是如此美好,然而這卻代表:此人對於這個人生並非真切的認識。為什麼呢?

 

因為他不識何謂貪執,更不識貪執所帶來的苦,那麼,如果要此人去山裡修行,而他認為其週遭、生活都是美滿的,而你希企他去深山洞窟裏修行,等於是要他離開美好的事物,而與其內心所求與所做之事決然矛盾的,豈非只是令其痛苦?

 

總體而言,空性的道理,是沒有辦法證之的。也很難透過言語加以表達。就如同過去的祖師也只能以種種的譬喻描述一般。正如鄙人( 敏林堪千仁波切 )想要對一個人說明瑞士的巧克力是如何的好吃,滋味是如何的美好,形狀是如何的典雅......然而形容再多,對一個從未吃過瑞士巧克力的人而言,都是多餘的。無論如何,人們都無法藉由這些形容而真切的感受到瑞士巧克力甜美的滋味。

 

所以,空性好比瑞士的巧克力一樣,如果沒有吃過的話,講得再多,都是沒有用的。但是,對於空性的道理,如果自己肯去努力的話,其所獲得的滋味,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各位要努力,到瑞士去吃一下這個巧克力 (眾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O9AaZXMBVI ( 影音)

 

總而言之,無論鄙人說得再多再好,或者其他的智者說得再多再好,都無法讓各位證悟空性,此中況味,唯有透過自已的努力!

 

此中的重點是什麼呢? 所謂的證悟空性,其究竟所指為何?地道的次第,又是如何安立呢?

 

地道的次第,乃緣於功德的大小所安立。所以,二地菩薩的功德,超越了初地菩薩的功德。

 

當我們透過空性的實修,所獲得的又是什麼呢?是令自己因為這些功德,成為智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恭敬佛陀,而佛陀成為我們的依怙主和導師。因為佛陀了知一切,知道如何分辨好、壞、善、惡,如何取捨。對一切的關鍵,佛陀都能掌握自如,不落入苦,是以,佛陀成為我們的導師,為我們闡述此道。

 

在我們的思維中,或許認為:佛非凡人,佛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但這是錯誤的想法。佛之出生,跟我們一樣,都是個平凡不過的人。透過了學習,透過了不斷的進步,才成為了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

 

在人生中,我們感受到各式各樣的苦。無論是事業的失敗,或是病痛,或是家庭的問題,或是各種如空難車禍的意外。然而,這一切的苦之所以成為苦,是因為我們不知其因、其緣由究竟為何。由於無法斷除苦的因、苦的緣,導致我們感受痛苦,這種苦,追根究坻,乃緣自無知。

 

如果我們知道其因緣究竟為何,而能夠消除其苦的因緣,以讓我們轉化自心成就。同樣的,我們可以透由自己現在的判斷,了解現在的自己究竟處於哪個階段;是屬於加行道,還是屬於初地、二地,而這一切都可以透過學習而了解。

 

我們也往往為了追求人生的美滿,所以會在自己的脖子上繫上各式各樣的加持物,或手上帶著護輪,有著各式各樣的守護神等等。倘若我們會去注重這些事情,代表的又是什麼呢?這代表了並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待會,我們每個人都會回到自已的家中。那麼,我們能否平安的、安全的回到家中,我們是否會因此而說:我們身上帶了什麼,手上帶了什麼,是否有占卜,是否有念什麼咒才能安全回到家?當然不會。

 

那麼,要如何才能平安的回到家中呢?當然是能正確的知曉路該怎麼走。也可以簡單的這樣說:離開這棟大樓後,要搭乘甚麼工具,就可以回到我們的家中。所以,人生想要獲得美滿,想要獲得運程的順利,想要婚姻美滿,並不是鎮日追逐加持、帶著一大堆加持物即可。特別是:從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中,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身上,是不會帶著一支金剛杵,也不會掛著普巴的。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最注重的無非是因果:什麼樣的業,便會帶來什麼樣的果報,這是最實際的情況。也才是真正自救的方法。

 

與其身上帶了再多的各式各樣的咒輪佛牌,不如仰仗自己努力的修行,尤其是以好的發心動機。如此就無需四處神問卜。並且最好內心裡能夠清楚的了知:今天自己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如此會獲得什麼樣的果。這才能夠確保自己的人生是幸福與圓滿的。而非鎮日追逐加持、帶著一大堆加持物趨吉避凶。

誠然這麼說,但也不要曲解了我(仁波切)的意思。

並不是說:這些護輪,這些加持聖物沒有任何的作用。它們當然也或多或少具有加持的力量,也會有些許幫助。雖然現在釋迦牟尼佛並不在世間,但是,透過某一些事物,我們可以獲得幫助。只是行者需要明白,最好的方法,無非就是消除自己對於業果的無知。了解什麼樣的因,會得致什麼的果。唯有令內心的功德不斷的增長,不斷的進步,才能確保未來的美好圓滿。所以,雖然我們也看到了;有各式各樣的加持物,各式各樣的護輪。然而它也是由一個人的業與福報所決定;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沒有效,因為這是此人的福德和業緣。

不論是脖子上所戴或是手上所繫,或是甘露法藥等等,這些加持物,為什麼會有幫助用處呢?我們必須明白,這是緣於一個人內心非常的清淨,有著利他之心,所以其相信真理的力量,持誦真言咒語,因此,他能夠為他人帶來幫助,帶來利益。否則繩子與鐵,如何幫助到我們?真正幫助到我們的是一顆利他的心,以及此人對真理堅定不移的信心所致。

 

我們今天就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部份告一段落。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做迴向:將今天講述佛法、聽聞佛法所累積的任何善根迴向過去已逝的有情;無論他們現在在何處,都願他們能擁有喜樂。

同樣的,也迴向現在的有情,無論他們當下的情況如何,願今天的善根能夠令他們同樣充滿喜樂。未來也會有許多有情的出生,無論他們出生在何處,願他們能夠充滿喜樂。並非僅只是人道的有情而已,而是迴向所有的有情。

 

( 仁波切會以藏語來做為迴向,各位不會藏語沒關係,只要內心以同樣的思維,一起做迴向就可以了。)

 

~第一天的講解圓滿~

 

◎歡迎點閱 中文官方臉書網頁─ Mindrolling Vajrasattva (Minling Dorsem)敏卓林金剛薩埵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

 

§ 相關延伸閱讀

【心經講座部分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mindroling#!/media/set/?set=a.157727967642780.40634.105685006180410&type=3

 

【影音&文字空性 ~空性就像瑞士巧克利

 

敏林堪千仁波切Heart Sutra ~ 與你談談心經 ( 1 )

敏林堪千仁波切Heart Sutra ~ 與你談談心經 ( 2 )

【敏林堪千仁波切Heart Sutra ~ 與你談談心經 ( 3 )

 

you can visit us at :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http://khenchen.wordpress.com/│
http://www.khenchenrinpoche.org/|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

 圖文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謝謝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ernSun 9 的頭像
    EasternSun 9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 ─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