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55.JPG

般若波羅蜜多經 體性不生不滅空 

唯有自覺智能知 三世佛母我頂禮 

如是我聞 佛於靈鷲山 

與大比丘眾及菩薩聖眾 共聚於一處 

彼時 佛入甚深光明定 

爾時 菩薩摩訶薩觀自在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無自性 

依佛加持力 舍利弗問菩薩摩訶薩觀自在 如是云 善男子

 

( 由於昔自雅虎部落格移至痞客幫,轉檔過程有些文章遺失。故而逐一補上以饗十方法友 )

 

 

般若心經當中,所談到的不僅無色受想行識,並且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非但五蘊無自性,一切的萬法,亦皆無自性。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的這個段落,又提及無眼界、無眼識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乃在闡明從眼界開始,一直到意識界皆無自性。此際提到了「無」,談到了「沒有」而這個「沒有」,是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這裏的「沒有」,並非意指一般的「有」「沒有」。我們的認知是具有自性,但是真本質上卻是無自性;不僅僅是無自性而已,更進一步的,是離戲論,離戲論而「有」。

何謂「無明」?即無知,不懂得如何取捨。一般認為「有」無明,在這裏說明是「無」無明的。亦「無無明盡」,所指為何?既然無明非有,自然也就不會有無明的進化,因為已經超越了「有」、「無」這兩個邊際。

同樣的,老、死也是無。」,意指老化,是我們非常擔心的。而此處無老、死,就是老、死其實也是無自性是以老、死根本不能夠成立。當然,死亡也是我們非常恐懼的。然而此處點出無老、死即一切都是迷亂的顯現而已。「亦無老死盡」非但無老、死,亦沒有老、死的「無」,或是「有」

 

「無苦、集、滅、道。」,意指煩惱;集,為苦因;為滅諦;指修持之道,像是般若的修持等等即是無四聖諦。四聖諦的體性,不可成立。

當我們談到不可成立時,並非意指看不到,而是縱然可見,但一切的顯現,無體性、無自性。由於一切的顯現,其本身並不具有自己成立自己的能力,故說其無自性,而是我們的內心向外而假立。此處最主要瞭解:在般若當中,所談及的「無」,無論闡明講述得再多,其實都是在說明空性的意義、空性的思維方式,以及空性的道理。

無論講「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好,雖有各式各樣的名詞,但所表達的,都是一個意義:空性。

當我們談及空性,並非意謂我們的內心修持「沒有」。而是從內心當中去體認一件事物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透過空性的道理,最主要是能了解:我們內心的貪著是不合理的。我們對於外在的事物,總是貪著這是紅的、白的等等,這些都是強烈執著。所以,我們修持的方式,就是要令強烈的執著逐漸減少,這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執著並非是:你知道了,而這個「知道」就是執著,並不是這樣子的。例如:今天我們知道誰是陳先生,知道陳先生這個狀況,就成為對陳先生的執著嗎?非也。而是:這陳先生,是「我的」朋友,「我的」誰…,會成為執著。

「無智、無得、亦無所得。」我們要證悟佛智,要證得果位,此處明白告知:沒有證悟不證悟,沒有得不得的問題。

 

「是故舍利子,以無所得故,諸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自在菩薩再一次呼喚舍利子的名號,由於菩薩學習無眼耳鼻舌身意,並且無所得、無所不得,是以內心當中,沒有任何的罣礙,以無分別心來做為修持空性的方法。也說明了所有的菩薩,因無有分別之心,離一切戲論,修學如斯甚深的空性義,因此,證悟了自己的果位。

 

「心無障礙,無有恐佈」,由於菩薩理解空性般若,內心沒有蓋障也不會有不安恐佈。「超越顛倒,究竟涅槃」,於空性當中,沒有顛倒與不顛倒,是以超越了顛倒,因此,沒有解脫、不解脫,是謂般若波羅蜜多,依般若彼岸。由於過去與現在一切的諸佛,透過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障礙,無有恐佈,超越顛倒,究竟涅槃,是以能夠證得無上的菩提佛果。

舍利子,是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大明咒於此進一步的述及三世一切諸佛,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透過持誦般若波羅蜜多的咒語,等同學習一切的「般若」,通達諸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一切道的次第。

前述是先對空性做逐字逐句的解釋,這是針對較為鈍根的行者所做的解釋。後續的般若波羅蜜多咒,則是對利根的行者而言。因為,一切般若的內涵,都在「迭阿它 嘎迭嘎迭 巴拉嘎迭 巴拉桑嘎迭 菩提 梭哈北宋譯本迭雅他 嗄帝 嗄帝 播囉嗄帝 播囉僧嗄 波提 梭哈」當中。利根者,透過咒語而學習「般若」空性的意義。

 

自在菩薩說明般若波羅蜜多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厄之咒。大明咒」,指的是一切的萬法以明覺作為最究竟的瞭知。「是無上咒」,沒有比這個更無上的咒語了,因為一切般若的意涵皆於此咒語當中。「無等等咒」,令不平等者成為平等的咒語,其所指的是大乘的殊勝。在小乘的修持中,為不平等的修持,而在大乘當中,觀一切皆是平等而修持。是除一切苦之咒,透過持誦咒語,能夠根除一切苦的因,當中涵括超越苦的方法。是真實不虛妄之咒,能善巧分別何者為虛妄何者不為真實闡述了透過咒語,了解世俗諦的虛妄與勝義諦的諦實無論世出世間都能明真實義

即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唸誦咒語的是觀自在菩薩本身聽聞的對象則是舍利子;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兩者在問答。而阿難,是為在場的眷屬眾。所以,在爾後集結經典時,將此段如實記錄於佛經中。如前述,由於釋迦牟尼佛進入甚深光明三摩地中,以三摩地的力量,加持舍利子及觀自在菩薩,令舍利子產生了勇氣提問,於是,一問一答之間,產生了這一部經典。而說法地靈鳩山是釋迦牟尼佛轉動甚深般若法門的一個主要地點;當時盛況空前,聚集了許多的天、人、非人等等。於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三次轉動法輪,靈鳩山即為二轉法輪的地點。

 

般若波羅蜜多咒「迭阿它 嘎迭嘎迭 巴拉嘎迭 巴拉桑嘎迭 菩提 梭哈 」。

「迭阿它」是意欲說明般若波羅蜜多的咒語。

「嘎迭嘎迭」,第一個「嘎迭」的意思是:應學習資糧道。第二個「嘎迭」意指:應學習加行道。此按順序而言,加行道資糧道之後的道次第。此時在做準備進入見道由於是見道的前行,所以稱為加行道。見道修行,是緣於首次見到空性,是以見道的意義初次生起,因而進入了初地,已些微的知曉何謂空性。也說明了於資糧道、加行道的階段,空性無法直接現前,只是個概念的理解而已。獲得了見道、登地、初地的行者,就好比龍樹菩薩闡述中觀一般。

「巴拉嘎迭」指的是見道。見道並非意指眼睛所見,而是於內心當中所顯所現真實顯現空性!見道之際,初見空性,初地。

「巴拉桑」應圓滿修道。修持見道之空性義理。修道,可以分為九個階段,稱為修道九地。

「嘎迭」,應到達無學道的意思。

「菩提」,意指果位,大菩提之意來日會獲得果位之意。

「梭哈」,梭哈是一種文法表達的方式,「未來願證者,未來願如是」之意。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自在菩薩又再次呼喚舍利子,向其說明菩薩學習般若波羅蜜多,鈍根學習者的方式如此,利根學習者的方式如彼等等。至此,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兩者之間的問答,已經告一段落。

接下來是釋迦牟尼佛自甚深光明的禪定當中出定最初,釋迦牟尼佛入於甚深光明禪定,是屬於定中智出定,則為後得定。

「爾時,世尊從三摩地而起,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皆隨喜釋迦牟尼佛自禪定而起,讚美觀自在菩薩,應以如此的方式來學習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都將歡喜悅。世尊對觀自在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多的見、修、行、果,確實是以空性的方式修學。不僅僅是我隨喜,一切的如來也都同樣的歡喜。

「一時,薄迦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釋迦牟尼佛無私的讚美之後,一切的眷屬、舍利子自在菩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內心同樣的歡喜,隨喜並讚美。

以上是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做的簡要解說。就如同鄙人前述,般若的課程,在佛學院至少五年,或七年、十年時間加以學習,我們卻在二天的課程當中將主要的重點談完了。其實,般若的內涵是學習不完的直到成佛為止,我們都必須學習「般若」,而究竟圓滿般若的意義,是唯有佛地才能成辦。

總而言之,透過般若的學習,令我們的內心,勝慧增長,無知減少這也是佛與眾生的差別。眾生無知,所以犯錯造下惡業,才有病痛,才會有苦運勢不順等等。如果消泯了無知,他就如同佛一般,不會有任何的病痛苦惱。有些人認為學習是一回事,修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要能瞭知:修行與學習是同樣一我們學習「般若」,就是在修行「般若」。真的能夠去學習「般若」意義的補特伽羅,必定是個善良的補特伽羅因為他了解「般若」不傷害其有情由於消除無知,不做錯誤之事,所以有能力的善者。

 

IMG_2056.JPG

 

弟子:請問即心成佛與即身成佛如何做解釋?

敏林堪千仁波切:

首先,何謂即身成佛?是在某個人身當中,以其肉身成就無上佛道。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世尊六年的苦行,究竟得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現出無上佛道於一生一世中,成就佛果。除此之還有許多印度、西藏的古大德、成就者們,在其一生一世當中成佛。究竟什麼稱作佛呢?由於對「般若」的深意通達究竟,消除了無知,對一切的實相覺悟圓融,不具無明無知,一切功德圓滿。我們談到成佛時,無非是斷除了煩惱障、所知障而成就無上的佛果煩惱障、所知障,諸如此種蓋障,就是無知。

   

弟子:懇請仁波切解釋何謂無自性,以及體性空,並能舉例說明。

敏林堪千仁波切:

無自性跟菩提心,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表達的角度有所不同。因為最徹底的菩提心即是空性。例如眼前這朵花我們透過觀察、抉擇,則發覺這朵花成立於顏色與形狀;有色,有相狀,這叫有自性。當我們透過邏輯觀察加以種種分析之後,覺察到這朵花無形色、無相狀,無法成立;故無自性、體性空。

 

弟子:何謂名言安立?這色法並非我們給予其特定名稱,然後才出現它們之所以出現是有其因緣,而非來自我們賜予之名稱。

敏林堪千仁波切:

萬法都是唯名的假有,都是假立名言而存在的。我們可以將仁波切取名為花朵,因為取名,所以安立了。就好比眼前的桌子一樣,也可以把它取名花朵,由於它被取名而安立,因此是假有就好像今天鄙人被稱為堪千取名為堪千,所以成為堪千,堪千因此而存在。同樣的,桌子也是如此,取了名字之後,認為它存在了,所以叫做假有。

當我們在思考空性的道理時,我們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思維方式來加以觀察。無論是正確的思考方式,或是顛倒的思考方式,事實上不會有所助益。因為只要我們去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執著認為這是一個女生,就應該取個什麼樣的名字,不可以取那個樣子的名字或者既然這是桌子,上面就不可以坐人;或者,既然這是房子,裏面就不可養牛我們都會有種種的成見及主觀的意識。然而,當我們了解空性的道理後,我們去思惟倘若今天桌上坐了人,那又如何呢?它只是打破偏執或成見。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比較不以為然罷了或者我們違背了某個傳統。可是,那又如何呢?

 

弟子:假如一切都是由色蘊起始,請教仁波切色是如何開始?是否與貪婪有關?又應如何消除呢?

敏林堪千仁波切:

談到色法時,其實這是個非常廣大的範圍。人們內心對色法起了執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可以回想當自己年幼時的情況。在我們小時候,剛開始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花,不知道什麼稱作桌子。可是,慢慢的就形成了對桌子的認知,對事物的貪著;這個是我的父親,那個是我的母親等等的貪著、執著。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一個比喻今天有一個二個月大的嬰兒,我們抱著他來到寺院時,寺院有著鮮艷亮麗的壁畫,雖然這二個月大的嬰兒還不知道這是壁畫,也不知道這是紅色、那是白色的等等,可是,他可以感受到這是鮮艷的、彩色的。於此時,二個多月之際,嬰兒的內心就有微細的貪著執著的心由這裏開始的。

由於內心當中有著微細的貪著、執著,之後隨著年紀漸長,會越加的粗糙、越加的強烈。到最後就會產生:此冤,這個敵人,彼親,那是親人。於是,由敵人起了由親人起了貪心。

更進一步這是我的,那是他的。一旦此執著粗糙強烈,同樣的,苦也會變得熾盛強烈。就好像昨日我們所談及的一般:這裏有一朵花,如果強烈執著此花,那就會因為花的枯萎、蟲蛀等等而感受到痛苦。也一如我們執著自己的親人,於是就擔憂親人的種種狀況其實這一切是因為貪著自己,是自己的貪著所造就的。佛陀為什麼告訴我們要斷除貪著的心?為什麼說明色、身、香、味、觸是無自性?體性不能成立呢?因為,這一切是造成苦的源頭,是苦因的緣起。

 

這兩天心經的講座,到此圓滿告一段落鄙人在此祈盼在座的諸位,能夠好好修學般若。倘若我們想要修持佛法,首先必須要知道修行的方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如懂得一件工作的流程,那就事半功倍同樣的,修行也是如此。懂得正確的修行方法,能夠於短暫時間中實踐廣大菩提行。正如醫術高明的醫生,因為知道醫治疾病的方法,便能夠利益他人,也能夠利益自己。如果醫術不高明,無法利益他人外,甚至還害了別人。

今天在此講說般若心經,各位在此聽聞般若心經都有著強烈的善根現在,我們將此善根來做迴向。最主要的是心秉持著強烈的信心,願將一切的善根轉為令一切有情安樂的善根!

迴向

願將在此聽聞教法與說法的一切功德善根,迴向給過去現在、未來往故的有情於日用平常之間無意殺害的眾生,在餐館用餐時,所食用的這些已死的有情眾生,乃至於六道一切受著種種六道痛苦境相的一切有情眾生;願他們能夠從種種痛苦的境相當中,得到解脫,能夠早日得到究竟的喜樂。

 

菩提心為至妙寶  若未生起願生起

已生慎勿令退失 願此菩提轉增勝

( 圓滿 )

 

naeqm3FL.v1TDPGv6quBhw

 

 ◎溫故知新‧ 您可以瞭解更多: 

敏林堪千仁波切Heart Sutru ~ 與你談談心經 ( 5 )

圖文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謝謝您!

.............................................................

 

30688490_1681525328596362_7554964111407625108_n.jpg

 

2011心經講座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北宋施護 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薩摩訶薩眾而共圍遶,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 

 時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 

 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修學者,當云何學?」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何名『五蘊自性空』耶?所謂: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 

 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眼識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所得,亦無無得。 

 舍利子!由是無得故,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罣礙。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 

 所有三世諸佛,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廣大明,是無上明,是無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惱,是即真實無虛妄法。諸修學者,當如是學!我今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大明〉曰:『怛雅他 唵 嗄帝 嗄帝 播囉嗄帝 播囉僧嗄帝 波提 梭哈』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是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佛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并諸苾芻,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30424951_1681525348596360_1365752971579011442_o.jpg
 
您已經註冊了嗎?
2018.4.14( Sat | 六)起記得線上閱聽,由尊貴的敏林堪千仁波切於「法會網—西藏寺院服務 」(www.gompaservices.com )所講授的「菩提心與佛法的意義」的影音聞法服務;歷時1小時40分的視頻自2018年4月14日(週六)起至4月30日可於線上免費觀看,(Saturday, April 14th until Monday, April 30th )英文翻譯,註冊則於4月30日截止,請勿錯過!

We are delighted to present a free webcast of a teaching by H.E.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titled ‘Bodhicitta and the Meaning of Dharma’. Translation is given in English. The 1⋯⋯ hour 40 minute webcast will be available to view from Saturday, April 14th until Monday, April 30th. Registration to view the webcast is now open at www.gompaservices.com.
 

you can visit us at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http://www.khenchenrinpoche.org │http://khenchen.wordpre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或附上連結網址,謝謝

 

 

arrow
arrow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