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69.JPG      

  帶著吾等偉大上師的祝福,踏上其已為我們鋪平的坦道;我們希望並祈禱,能夠實現他們的希望和心志。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的宗教,而「法」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改變自己的無明和惡習,種下善根的種子。

IMG_0947.JPG

        

勝解者心要│敏林堪千仁波切開示 ~ 根器之關鍵 

                                   

     現在,我們聚在一起行持與修行。所以,首先要知道 : 什麼是法 ? 什麼是修行呢 ? 法或修行,其實便是:累積善業,並淨化各種惡業。

    若再問:為什麼我要來學習佛法、要來修行呢 ? 要知道:於人的一生當中,可能會遭逢到各式各樣的痛苦,是以,我們必需隨佛修行以解脫。故而能夠消除痛苦的方法、技巧,或說:能夠消除痛苦,具有此種能力之事物,我們稱其為「法」,也可叫做修行。

    學法之人,或說 : 修行之人,可包含三種:也就是上等根器、中等根器與下等根器。一般稱下等根器者為「鈍根」。事實上,對於剛開始學佛修行者,也就是不能確實地掌握修行的人,我們給它的稱號,就是下等根器或是鈍根。所以,當提及下等根器者,或稱鈍根者來講,所指的即是初學者。其修學的方式多為念誦經文,或是持誦咒語。可是,其未必知道念誦經文與持誦咒語的意義。是以,     這類的行者,他往往會念佛、持咒,可是到底如何正確的念佛或持咒,其中具有如何的意義,他並非很清楚,只是以其信念來念佛、持咒、誦經而已。

    中等根器者:以持咒、念佛或誦經來講,他知道此中意義與目的是什麼。比方說:於持咒或念佛之前,他知道要先行發心;也知道於持咒、念經、念佛之際,應當要如何來瞭解。以此方式修行者,稱之為中等根器。

    那麼上等根器又是如何的呢?上等根器就是不僅僅是知道而已,而是已完全的掌握了此中的精華與要點。比方說:同樣在持咒,其持咒時瞭知:應修持如何的心,以與本尊的心相應,能夠無有分別。再譬如:於持誦時,如何領受成就。那包含了:在持誦念佛的過程中,如何正確的發心,對能夠完全掌握這些修行重點者,我們稱之為上等根器。

    因此,如欲使吾人所做的善根與功德能夠無量的增大,那麼,各位努力的方向,就要如上等行者這般的修持方式。

想要成為上等根器的修行者,於開始修持之際,就要對正確的修持方式,諸如:一開始的皈依、發心…,如何正確的發心、立志來修行。原原本本是如何,我們就正確老實的修學,從一開始就如此的、好好的去修學,才能稱之為上等的根器行者。

    故而,以根器而言,其包含上等根器、中等根器與下等根器,但無論哪一種根器都是在累積善業。但也緣於各自瞭知的差異、發心的不同等等,於累積的功德與利益上,三種根器之間差距非常大。 以灌頂為例:我們在灌頂當中,有皈依發心、七支祈願等等,於灌頂進行間,當聽到上師告知領受者如何進行時,各位要盡最大的能力來依照指示做觀修。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你的發心;是不是具備發起菩提心。故於發心來具備觀想。也就是說:該有的發心、該有的觀想,倘若你都沒有做到的話,當然,你還是能受到加持,只是,若欲領受到灌頂原原本本的真正意義,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因此,在領受灌頂之前,要先自我思惟:「我為什麼要來領受灌頂?」領受灌頂的原因便是目的,就是發心;發菩提心,所以,各位於內心裏要能夠真正的發心,這是十分重要的!

    故而,領受灌頂的心態,要確實避免有著個人的想法。不是只想著:我來領受這個灌頂,是為了利益我的今生與來世而已。要思惟著:「所有的眾生,和我都是一樣的;我與一切有情都不希望遭受痛苦,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所以,既然已知曉這個道理,我今天願來領受此灌頂,願我能夠利益到一切的眾生!」

    各位務必要以如此的心態來領受灌頂,特別是:要經過深切的思惟,內心生起真實、無造作,切實欲想利他的心,需以這樣的心緒與狀態來領受灌頂。

    在佛法當中,特別是大乘佛法,我們的想法,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會流轉在這六道當中,最主要便緣於自心。在六道之中雖擁不同身體,譬如 :我們或會投胎成為天人,或投胎成為畜牲等等,外在的身體儘管不一樣,但心都是一樣的。而令我們感受到痛苦、快樂的又是什麼呢 ? 最主要的,還是依於我們的這顆心,除此之外,其他往往都不是最主要的。而有關累積善業與否,亦皆決定於心。所以,比起身體,心仍是最重要的。

    同樣的,不論是往生淨土,或是墮落地獄,前往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心至淨土或墜入煉獄。是以,對照於行為與心靈各別而言,單視行為外相上的好壞,並非善必定是善,更需視其心內的真正發心與動機,這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此中道理後,我們一定要做正確的事、清淨的事;假使你的外相行為上看似不錯,可是內心卻做了不對的錯事,如此,長久以往,你一定會感受到痛苦。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念要小心,要能自覺,要多注意與關照自心。

    佛陀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的目的是什麼呢 ?佛陀的目的就是調伏前述所說的「心」,除此之外,無有其它。

    故而領受灌頂時,務請真的打自內心、發自肺腑的去認定、去思考;也就是為眾生發心 ; 就像關心自己的父母,關心家人,朋友、情人一樣,以深刻的愛護及關懷之心來發心,這便是沒有造作的發心。抱著:「為了讓一切的眾生,乃至自己,都能獲得今生與來生的安樂和利益,而來領受此教學或灌頂」,要沒有造作的,發起這個菩提心而前來領受。

    當然,現在ㄧ講完便要各位馬上能發自內心、發自肺腑、沒有造作的來發心,這是很困難的。但總之,你要儘量、很努力的增長菩提心,要能達到這樣的心態以行持任何的佛行。

文 │敏林堪千仁波切│ 勝解者心要~ 根器之關鍵 │2015 .8.15 於台灣 敏林持明心髓蓮師灌頂

...............................................

IMG_0942.JPG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在動機與行為之間,總有陰影徘徊。(你選擇什麼 ?)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 What will you choose ?)

IMG_0941.JPG

With the Blessings of our Great Masters who have paved the path for us to walk upon, we hope and pray that we can fulfill Their wishes and aspirations.

There are various religions in the world. The word "dharma" means to exchange our ignorance and negative habits for planting the seeds of virtue.

The word "Mindrolling" in Tibetan means exactly the same as "dharma".

"MIN" means mature; "DRO" means liberation.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Mindrolling" means "mature with liberation".

帶著吾等偉大上師的祝福,踏上其已為我們鋪平的坦道;我們希望並祈禱,能夠實現他們的希望和心志。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的宗教,而「法」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改變自己的無明和惡習,種下善根的種子。

Mindrolling 的藏名意義正是如此!

「敏」意為成熟;「卓()」意為解脫,即是「成熟解脫」之意!

~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敏林堪千仁波切

 

IMG_0946.JPG

密法有許多方便法門,但若失去「菩提心」、失去「利他」之心,則非「佛法」。只是黑巫術罷了 !
請思惟何為善法?何為惡法?
學習佛法表面上是善,但「義理」上需要深究;
例如聽聞學習了佛法,但內心總想比他人強~這是不善的。
─ 《敏林堪千仁波切 • 中觀

 

IMG_0944.JPG

問:修行是為了覺悟,覺悟是什麼?

答:心裡面不會造作任何的錯誤,而且都清楚心裡面的任何錯誤,這個叫做「覺」。 

我們會產生痛苦和快樂,都是「心」的決定。

「心」決定行善,以此為緣,就可得到快樂果;「心」決定作惡,以此為緣,就會得到痛苦果。

如何做一個正確的決定和判斷呢?

「心」對於好壞的實相,要有所瞭解。

剖析痛苦和快樂從何而來?一般人大概的觀念,痛苦和快樂從「心」而來。事實上,「覺悟」不只是這種觀念而已,進一步去觀察、探尋,快樂從何而來?

痛苦從何而來?從念頭;念頭從何而來?念頭如何從「心」顯現出來?「心」又如何顯現迷亂現象?

不斷的往內心細微細微的探求,到最後會產生「知道」,這就是瞭解自己的心,就是「覺悟」。  

 總而言之,我們不論做任何事情,佛法的、世間的,都要具備宏觀!

每一天中,有好的、有壞的、有快樂的、有痛苦的事情發生,我們因此而受到影響,我們要運用本來的智慧思考問題在那裡?對我們會非常有幫助的!

 ─ 《敏林堪千仁波切 H.H.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post/11893429

 

IMG_0936.JPG

如果對於輪迴有著貪著(執)的心,那麼,想著躲在山洞裏就可以解脫,那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明明對著輪迴還有貪執,卻跑到山洞裏面去,那真是找錯了地方。 

為什麼呢?我們今天所貪著(執)的境,是什麼地方,那就要從什麼地方來下手;我們今天對於這輪迴、這個世間,或者對於我們這個人身,有著貪著(執)的心,那我們就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個地方來下手。我們要對這輪迴,了解它的情況是什麼?了解到它的本質是痛苦的,對這輪迴而引發了厭患、出離的心,見到這輪迴是不樂意的,想要消除這個苦,所以才跑去山洞裏面修行,這才是正確的。跑到山洞裏去修行,是有著厭患出離的心,想要解決內心貪執的問題,所以才需要空性,如此跑去深山裏去才有用;所以要了解到,跑到山洞的目地在那裏,這差別很大。
今天每一個人,禪修、修行都有一個理由,都有一個原因。如果今天這個人,他對於人生,他覺得非常美好,非常快樂,他樂愛他的工作,他每天走在這個街上,想要逛街,覺得這個世間是如此的美好,那這代表:他對於這個人生並不認識,他不認識什麼叫做貪著(執),更不認識貪著(執)所帶來的苦,那麼,你要他去修行,真的是讓他感到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他認為:他的週遭,他的生活都是美滿的,而你要他到山洞裏面去,等於是要他離開美好的事物,這不是讓他痛苦嗎?此時他內心所求的,與所做之事,是截然矛盾的。
總而言之,空性的道理,是沒有辦法馬上去證悟的。也很難透過言語來加以表達。為什麼呢?就好像過去祖師所做的比喻一般;我(仁波切)現在舉一個例子,如果對一個人說明:瑞士的巧克力是如何的好吃,滋味是如何的美好,其形狀是如何的典雅,形容再多,對一個從未吃過瑞士巧克力的人而言,都是多餘的。他無論如何想像,都無法感受到這瑞士巧克力甜美的滋味。
所以,空性就好像瑞士的巧克力一樣,如果沒有吃過的話,講得再多,都是沒有用的。但是,對空性的道理,如果,自己肯去努力的話,它所獲得的滋味,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各位要努力一下,到瑞士去吃一下這巧克力(眾笑)。
─ 《敏林堪千仁波切 H.H.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心經講座( 2011/8/27)

 

IMG_0935.JPG

弟子問:

倘若如仁波切所說,則遠離快樂、不快樂,希望、失望、仁慈、殘暴,清淨、不清淨的意念等等,那麼,「心」還剩下什麼?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答:

於佛陀的教法曾講到,究竟的義理、境界,不是能以文字來詮述的。鄙人 (仁波切)以前也常常做這樣的比喻:就像你對一個從來沒吃過巧克力的人說,今天我嘗了一塊巧克力:台灣或是印度的巧克力,然後告訴他:台灣的巧克力,味道是如何如何,印度的巧克力味道又是如何如何…,對於那個聽聞者而言,是完全沒有辦法體會到底是什麼滋味。所以,修行上一直強調著,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如法的修持,而於修持的過程中,就會有相對應的覺受。

 

 你也可以說,於佛法修行上,其依止的涵意,是為了要讓自己於未來再次投生時,能夠捨棄這種「不得自主」的狀態。

譬如:緣於往昔所造的種種業力,讓我們不得自主的再一次得到這樣的輪迴的一種人身相。若於修行當中,仍具有各種的善惡意念時,仍然會造業 。來生,則可能投生至畜牲道,譬如投生成一隻豬、牛、或雞,那麼,當投生為種種畜生時,所面對的,是任人宰割、宰殺的痛苦。而我們內心真切的不希望具有這種痛苦的遭遇。因此,於此生的修行中,可以說依止的意義便是在於讓自己能夠真正自主的、摒除不清淨的意念而投生,能夠達到像諸佛菩薩般的清淨投生。

     也可以說,現在具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具有這樣的一個主導,能夠自己追求未來的喜樂與自主;就像現在,機會正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 

 

─《敏林堪千仁波切 -與你談談金剛經 ( 3 ) |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Vajracchedika sutra ( 3)  》

 

IMG_0938.JPG

總是以善意來表達想法、

表達覺受 !

Express what you think ,

what you feel , always with kindness .

敏林堪千仁波切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IMG_0937.JPG

須菩提問佛:「佛啊,能夠見到你的眾生,是否積聚了無數的福德,才能夠見到你 ?」
佛答以:「有情眾生,無論聚有多少色、聲、香、味、觸等之五欲外境妙欲,欲以此見佛是非常困難的。眾生心中越少聚集色、聲、香、味、觸等之法,則越能見到佛。」
因為,外在所謂的五塵、五欲的妙欲進行,是讓我們內心散亂的一個外緣。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貪執於外在的眼界、色相、美聲、行為、妙食等。這些容易讓我們的心,散亂於外境之貪執。
因此,愈能夠減少對外境的貪執,內心就越能夠領略到佛的境界。
倘若執著於外在的五塵妙欲,你有多大的執著,相對的,也就有那麼大的虛妄產生。
唯有自心在最後能離一切迷惑妄想的念頭,在那當下,自心的真實本質便是佛。
─敏林敏林堪千仁波切// 與你談談金剛經/Vajracchedika /
 
 

IMG_0939.JPG

當你了解對方的一切痛苦後,
在那當下,內心會生起一種「毫無造作」的悲心。
當生起無造作的悲心之後,當下,無論你有能力、或是沒有能力去幫助他,都會產生:
我要去幫助他,我要去利益他的那種意念。當生起這種「利他」的意念,就是「世俗菩提心」。

所謂的世俗菩提心,是指:仍然有著「能取」、「所取」二者的對境。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所發的心,稱為世俗菩提心;也就是說,緣於二取之境而生發的菩提心,稱為世俗菩提心。
發起世俗菩提心的有情,仍舊未臻佛的境界,如果達到了佛的境界,就不會再有所謂的發起世俗菩提心。

為什麼呢?因為此時,
所謂的「能執」、「所執」這二執間,
已經完全的斷除了,也就是說,不再具有「能所」二執妄念
但是,對我們未證悟究竟佛果之前,世俗菩提心的修持是非常必要的。
直至證得菩薩的境界,初地、二地…一直到七地、八地,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世俗菩提心,就會慢慢的放下。
為什麼需要放下、捨棄這個世俗菩提心呢?因為世俗菩提心仍對二取具有執著。
--- 敏林堪千仁波切《與你談談金剛經 8 》|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post/11893546
 

IMG_0940.JPG

我們應了解下述之事實,我們的奉獻,乃是為現今與未來自身與眾生的利益、和平與幸福。 心存正念而饒益如母有情眾生的行為,乃是善行。 

我們的想法決定了行為的品質,無論此作為是否依據佛法。因此,倘若進入寺院及供養油燈時心無善念,這是不足的,也將無法獲得功德。

所以,佛法不只是供燈、做大禮拜,或誦念咒語等,而是助人。

例如工作時,無論其時間長短,時刻心存善念而為之,這就是佛法的善行。是以,無論於辦公室工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工作,心存善念而產生的善行,將為此生與未來世帶來善果。

--敏林堪千仁波切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We should be cognizant of the fact that we are making offering for the benefit of oneself and others, for peace and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nd after. The act of giving to others with intention of benefiting all the sentient beings who are our parents, also qualifies to be a good deed. 

Our way of thinking actual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our actions; whether it is according to dharma or not. By the virtue of entering a temple and offering butter lamp alone is not enough to be considered as merit without the right thought. Therefore, dharma is not just making butter lamp offering, making prostrations, reciting mantras etc but on the other hand, even helping others e.g.; working in any kind of job for an hour, two hours, five hours with good intention also become dharma actions. Therefore, even working in an offices or any kind of work with good intention also becomes a good action that will bear fruits in this life as well as in the next life.

--H.H.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visit us at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http://www.khenchenrinpoche.org 

http://khenchen.wordpress.com/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或附上連結網址,謝謝您

arrow
arrow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