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jpg

 

惑中幻妄自解脫—金剛薩埵意成就之夢修《前行導引》 ( 4 )

 

      主講|尊貴的 第九任敏林堪千仁波切

      口譯|尊貴的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整理編輯|敏林堪千台灣辦事處

       (Eastern Sun官方部落格團隊)

當我們看到:佛是那樣的圓滿。我們知道,佛,心中無有苦痛,佛的心中,充滿了各種安樂,具足了各種的力量等等,此時,我們也會想著:願我也成就如此的果位;因為在我們的內心中,對於佛菩薩的悲心、力量以及智慧,已然生起仰慕之情。而這種仰慕之情,讓我們在內心之中,生起一種心願:想要得致一種如佛般美好的成就,而把祂當作我們的一個理想典範。是以光是如此的觀想,就能得致功德。

諸如夢瑜伽等等的各種修法,是其中一種能夠使我們成就如佛果位的方法。所以,在般若波羅蜜多的教授裏,佛陀曾提及:講授教法時,應先讓弟子了解,修法的利益,也就是可以得致的成果是什麼。
譬如說:若說可以成佛,那麼,到底什麼是佛呢?佛最重要的是成就法身。以此緣故,所以產生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的功德,而讓弟子生起景仰之心,得到啟發,令其也欲想得致如斯的一個成果。
若否,則在修持中,或有人難免會覺得:何以我選擇了如此無趣的道路呢?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是這樣子的。譬如要做一筆生意時,首先會去評估,這個生意到底可以賺得什麼?去一個公司應徵工作,你會提問薪水、設備與福利。如果,一個公司不告訴你月薪,不告知你提供什麼福利,那有誰願意去上班呢?

當我(敏林堪千仁波切)在台灣時,看到電視上的佛教頻道,有許多的上師,對一些中生代的熟男熟女,也就是五十歲以上,至六十、七十歲的居士們,談論所謂的佛土,提及將來於臨命終時可以到這些地方去。這些地方如何?如何才能去這些地方?不是在每天的吃吃喝喝,或是應酬中便能前往的。
於開示西方極樂世界時,這些上師也會談及阿彌陀佛淨土的狀況及其功德利益等等;或談到蓮師的吉祥銅色山淨土,度母的普陀山淨土等等,也是如是。這些淨土就好像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城市般,上師們介紹了此處遍地都是花朵,此處心想事成、無憂無慮等等,人們就會心嚮往之,也就種下學佛之因或開始接觸、學習佛法了。我覺得這真的很好,因為講及來日可以到這些地方去,這對弟子或具緣者而言,有許多的啟發和意義。
而金剛乘的密法,也是如此的。密法提供一個比較迅速的成就道路,讓行者能很快的到達目的地,得致果位。但是,當你想要能迅速的得到這個成果,就必須留意:在密法裏所提及的,所有細微的條件。
這是提醒大家:若想修學密法,就必須比修學大乘顯教更為小心。金剛乘並非像一般人所誤以為的:好像可以喝酒、吃肉,但最後成佛了,修持密乘好像比較容易。這是十分錯誤的認知。如果真的想修學密法,有些事情真的必須好好注意。首要的第一點,就是關於自己的根本上師。

所謂的根本上師,並非一定是誰教你如何禪定,誰教你如何修法,然後你非得選擇那位師父作為自己的根本上師不可。事實上,學習密乘,可以先做廣泛的學習,可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位根本上師。
在你選擇,或做出誰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之決定前,首先要去觀察、以及了解你想跟隨的上師;有關他的所作所為,以及日常生活到底如何?這並非一日可成。可能需花上數月,或者花費經年的時間,需不斷的去看與觀察,不斷的思考,種種你所見所聞所親自體驗、體會的狀況,是否確實無疑和接受?

但是,當你去觀察時,並不需要去做任何的價值判斷。不需要想:這個好、那個壞,這個不好等等。就只是去觀察,然後問問自己,是否能接受某種行徑?他這樣做,使你的內心感到舒坦否?可以的話,那就表示可以接受。
所以,主要是自己的內心可以很自在,很舒坦的接受此位上師的一切作為。而並非緣於自己的同事、朋友、法友等,都拜某人為上師,或者因為父親的師父是誰、母親的師父、女朋友的師父是誰,再或是因為某位上師很有名氣等等,然後覺得如果沒有拜其為師,好像不對。總之,追隨一位上師前,你要觀察和思考的,是內心裏不能常有:這師父怎麼會如此的疑慮。如果是,就證明你無法接受他。

選擇上師,彷彿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我(敏林堪千仁波切)到世界各地弘法時發現,許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我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上師呢?我的上師在那裏呢?
甚至有的人乾脆就請我卜卦,到底哪位師父適合自己。他們往往帶了一堆上師的名字來,請求我幫忙為其選擇一位上師。然而我(敏林堪千仁波切)覺得:沒有那麼急的,找上師不需那麼急迫。
各位需要做的是:好好的從上師處學習密法,然後一邊學習,一邊觀察,一邊去看;哪一位上師,他堪能、他的能力和心志如何等等,然後自己心裡的感覺又是如何。
以我(敏林堪千仁波切)自己選擇根本上師的過程而言,我也沒有在某一時刻,非得決定自己的上師不可。也是經過非常久遠的時間,然後很自然的,那種感覺就會出現了。在自己不斷的從一些上師處領受灌頂、口傳、教授之中,我發覺:自己與某位上師的感覺特別親近,這位上師對我的心續是具有影響力的。然後,慢慢的,我很清楚的了知:這位便是我的根本上師。
當時機一到,會對具緣的上師生起信賴感。當自己對哪位上師具有信賴感時,就能有所選擇。所以,當我們進入密法的領域時,無需急著決定誰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而是開始做一些前行的學習和修法,透過這些法的修持,就可以了解這些上師更多,也會愈來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去尋找,不斷的去觀察很多不同的上師。但是,以金剛乘來說,一旦選擇了根本上師,便喪失了「懷疑」的任何機會。在這之前,你可以不斷的去審視、去觀察、去看,然而一旦做出了依止,就再也沒有權利去懷疑上師。也就是說,不要在決定之後,又在那邊想:這個師父到底在想什麼?他為什麼這樣做?或當自己決定之後,才發現這位上師對自己來說頗為詭異,對自己的信念造成挑戰等等。

在金剛乘,一旦決定根本上師之後,就必須一心依止。所謂的「一心依止」,就是只能完全同意根本上師所說與所做的事。對根本上師能完全的信賴與服從。莫於決定誰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之後,卻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然後師徒互罵,或是師徒互毆,再或只是一些小事,內心就充斥著不苟同、不舒服的負面情緒。要知道。只要在內心之中,有任何不同意上師之作為與想法時,此際,「三眛耶」已經破損了。

切記,只要在內心之中,有那麼一絲一毫的,對自己上師之作為和說法不認同,就是心中產生裂縫、嫌棄的時候,此時,三眛耶就破損了!不需自嘴巴說出來,或是到動手的粗暴階段。同時,當選定了自己的根本上師,就算上師不在身邊,譬如他在高雄,或是去了中國、美國,然後你心裡想著:反正上師不在,不管我做什麼都沒有關係,他不會知道。只要有這種想法,三眛耶也破損了。

那麼,在各種的師徒關係之中,密勒日巴與馬爾巴可謂為典範。從他們師徒互動的故事,可以了解到密勒日巴是如何的去對待、承事、以及信賴著他的根本上師。
所以,剛才講說了自觀面前虛空中,有金剛薩埵顯現,然後這金剛薩埵的內心,其實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對自己而言,應該就是這樣子的。

大部份的人都已知道金剛薩埵是什麼模樣(不清楚者可上網搜尋圖片)。通常,一般的金剛薩埵都是單尊,不具佛母的。不過,於敏卓林傳承的伏藏,也就是德達林巴尊者的傳承裏,所修持的金剛薩埵是與佛母呈雙身相。但是,對初學者來說,同時觀想金剛薩埵的父尊與母尊,確實頗有困難。所以,一個輔助的方法,就是可以一邊看著唐卡,或者是佛像,爾後自父尊的頭頂開始觀修,漸次的清晰觀想之。也就是說,先行仔細去觀想佛父,之後再行觀想佛母。此後,再同時觀修佛父與佛母,圓滿的觀想。在專注力的訓練上,譬如專注在本尊頂戴的五方佛冠,或者是專注於本尊的上半身、下半身,再或是手部等等。漸次的做這些觀修。
修持一個好的觀想,如果沒有「止」,也就是不能「置心一處」的話,其實是很困難的。但是也不必因此而氣餒。每天,就是不斷的反覆去修持,因為修行本來就非一蹴可及。當你可以去圓滿觀修時,你原為一個凡夫的各種的想法,就會完全的被改變。

我(敏林堪千仁波切)個人感覺,於修行之後,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是完全改變的。各位也是如此嗎?認同嗎 ?
當然,藉由夢修等等的不同修持,最後,當我們圓滿之際,所謂圓滿的意義就是說:我們得致一個成果。不論是成佛,或是證得初地菩薩的果位,二地菩薩的果位等等。那時,我們的生命,就能得致完全的改變。而在此之前,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生活習性、模式,其實百千萬年來,都是一樣的。一樣是怎麼樣的呢?就是不斷的苦、樂交雜,然後,所有一切的生命都是為了維生而辛苦;不論你生為昆蟲、或是人類;或是海中鯊魚、龍蝦等等。所有動物都為了生存而辛苦著。
想要改變這些,並不是修持了這個法,修個幾天之後,成果就會立即顯現。當然,或許會有這種奇人,但這種人實在是太稀有,如同往昔印度的國王:英札菩提,他在領受教法之後,智慧即刻現前,但這種機緣實在是太稀有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長遠心」。

大家要能夠長遠不斷的在法的道路上修持,不斷的走下去。而不是說:佛法很好,我要捨棄一切,放棄、摧毁了現在的生活模式,然後就自社會消失。非也。所以,就是一邊按照自己日常生活的方式,然後,盡力的,去試著不斷的修持,如此,對於此生、來世,一定會有正面的意義,能使自己的今生與來世越來越好。
再次提醒--要信賴自己的上師。把自己在修持過程中,遇有什麼樣的問題和覺受,直接的,很坦白的來向上師請教,請求上師的指導。不要覺得:如果我講這些,會很丟臉。或是,在內心中,對上師的信賴感不夠,沒辦法講出來。但是,這些是不必要的。

同時,於自己工作時,試著把修行與工作合一。因為所謂的修行,到底是修持什麼呢?修行就是來告訴我們,讓我們確實明瞭:「輪迴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說,諸法實相到底是什麼。而輪迴與諸法,就是當下於我們眼前所真實顯現出來的一切。
這些顯現,或令我們感覺痛苦,或令我們感受安樂,但它們不是從他處掉下來的。因此,在我們不斷的去仔細觀察之後,就會慢慢的會心,能夠了解到輪迴的一個實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然,同時,你也可以去思考,所謂的空性,所謂的大圓滿。

其實大家平時一定也是不斷的在做各種評估。諸如:如何做,可以得致最大的安樂,就會快樂等等。所以,當掌握到諸法實相時,就是我們可以自已去決定「見地」的時候。
那麼,密法它所代表的,就是一種「圓滿的見地」。這個「圓滿的見地」是如何的呢?我們現在所在之處,就是本尊的清淨剎土,能容之剎土,而裏面所容的一切有情眾生,皆是寂靜、或是忿怒的本尊,也就是說:大家都是佛菩薩。

故云,密法的見地就是「圓滿見」,圓滿見就是:不要不斷的去做一些所謂的「分別妄念」。譬如:看到這個人,心想:此人說謊,彼人壞脾氣等等,不斷的做著類此的判別。
那麼,當修行圓滿之際,自己所見到的一切外器世間;這個世界的顯現,便皆是清淨的佛土。而自己所有的一切內在有情,都是本尊,沒有任何分別。
大體而言,如果想要修學密乘,那之前所說的,就是必須注意的事項。諸如師徒之間的關係,如何去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及,「見地」--對於這個器世間以及內在的有情,不要妄加分別、做出任何好壞的批判。
此外,如果你領受過某些灌頂,灌頂都有其三眛耶戒要遵守。密法的三眛耶戒,比大乘的戒律還要多很多。但是,這所有的三眛耶戒,都基於一個共同的理由,也就是「淨觀」。清淨的淨,觀想的觀。也就是說,密乘行者,必須對於所有的事物保持「清淨見」;淨觀。如果無法把握這樣的原則,那麼,當各別細看這些三眛耶時,第ㄧ,你會覺得很無趣,怎麼這麼多?第二,你可能會感覺害怕--哪有人可能去持守這麼多的、不同的三眛耶?所以,如果你無法維持淨觀,至少學習著「不要去妄加分別」,否則,十分容易破損三眛耶戒。倘若三眛耶有衰損、有問題,那麼,不論你如何的去修持,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成果。
善、惡之間,如水火不容,就好像這地方有火,倒水進去一定會熄滅,所以,同時間,只能有一物存在。也就是說:當你的三眛耶破損時,如果已經衰損,那麼這就是一個不善,負面的狀態。因此,你想把法修成善美,也是不可能的。

三眛耶是梵文,它的中文意思是:「你自己所許下的承諾」,所以,以前的翻譯叫做「誓句」。
你自己發下的誓言,這就是所謂的三眛耶。所以,當你還是不小心的破損了三眛耶時,此時你可以回去請教自己的根本上師:有些三眛耶我不小心讓它破損了,應該要如何的去還淨,能使這三眛耶再度的清淨。但是,在三眛耶中,最重要的三眛耶,就是和自己的根本上師--師徒之間的關係和承諾。

為什麼呢?因為你現在的修行、口訣,與一切的導引,都來自於自己的根本上師。倘若和根本上師之間的誓言衰損,也就是說:你修法的這個道路,已經被自己阻斷了。
試想,我們於修行之後,或許在外相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內心的智慧和功德是會不斷的增長的。同樣的,與根本上師之間的關係,也是由你的心,也就是你的智慧來維繫的。但是,當這個「根」,一個植物的「根」腐敗時,你如何能期望它長出花和果呢?

以上,是修持金剛乘前行時,一些必須注意與重要的基本態度。最後,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最好常做迴向。把所做的微小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吉祥、內外平和等等。為什麼呢?
因為假設現在在座上修了一座的法,得致了稍許的功德。可是,倘若沒有馬上迴向,或許一下座,一到外頭就立刻遇到令自己抓狂的事,然後生氣了,但功德也因這些負面的感受而耗盡,火燒功德林。因此,即刻將功德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如此,功德方能輾轉增上。

當我們傳法、聞法時,這些功德,以及過去一切所做的善業,如果沒有迴向,可能只是利益了在場者而已。但是,如果將此迴向給過去、現在、未來的眾生,此中的利益就更形廣大。
譬如:迴向給過去的亡者。不僅僅是台灣,世上許多的有情,都因全球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而往生。所以,讓我們把這些功德迴向給他們。當然,也包括迴向給現在的我們,希望我們都能夠健康、長壽,都能夠好好的修行;也迴向給我們的下一代,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夠很健康的長大,能夠做更多饒益未來世代的事等等。迴向的內容,主要便是如此。
謝謝大家。【圓滿】

◎歡迎閱覽夢瑜伽課程之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mindroling/photos/?tab=album&album_id=906111956137707

img1445130413911_mh1445530683818.jpg 

所謂的成佛,就如同我們於此際,依著各種的方法修行證道,成為與佛相似、同佛一般具有之功德。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欲能藉由各種修行而達致成佛的佛果。
但是,真正成就佛果之際,倘若內心裏尚有:佛是非常圓滿的、佛的境界非常殊勝、佛之究竟的果位難證殊勝,或吾人已得證此果等等;內心裏對成佛的果位,有如斯的執著心、貪愛心等等,如此,本身仍然是種煩惱、妄念。就勝義諦的義理而言,仍然是不究竟的。

就好比修行時,我們常說:「一切的法門,只是前行。」
那麼,前行修到了最後,如果仍然有著絲毫的執著或意念,在那當下,仍然屬於妄念。
所以對於一個初入法門修持的人而言,上師會教授他,儘量讓妄想念頭能夠減少的道理。
但是,修持到了後來,所有一切的法,一切的修行,都要融入、匯入到自心!佛也對須菩提開示:任何一個菩薩,如果內心中心尚存有這一種分辨,如:這個眾生是圓滿的、究竟涅槃的…,如果還有這種分別意念,這是不對的。
是以佛云:如果一個菩薩,對於眾生,仍然有眾生形( 相 )、有壽相、有施相、或是於對眾生有著:造作了什麼樣的業等如斯的想法,那麼,這依然不是究竟清淨的修行。

我們可以發現,整部金剛經開示、勸說的方式,就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所以,當各位在讀誦、修持金剛經時,需自整部金剛經所要闡示的宗旨,亦即「自心如何離一切妄想念頭」的這個角度去理解。
-- 敏林堪千仁波切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 與你談談《金剛經》|
http://khenchen.pixnet.net/blog/post/11893603

........................

§ 溫故知新

(敬請點閱聯結 )

惑中幻妄自解脫—金剛薩埵意成就之夢修《前行導引》 ( 1 )

惑中幻妄自解脫—金剛薩埵意成就之夢修《前行導引》 ( 2 )

惑中幻妄自解脫—金剛薩埵意成就之夢修《前行導引》 ( 3 )

§尊貴的敏林堪千仁波切於河內授予十方灌頂與皈依之吉光片 :

 

12095258_537905646362686_3189625906931217879_o.jpg 

12094901_537905709696013_2816028604973769354_o.jpg 

這世界這麼小,我們就這樣遇見。
這城市這麼大,無緣卻很難再見。
是願:
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 一切眾生遠離苦及苦因,
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捨 !
........
The world is small but the city is big; without the thread of fate, we may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Hence ,
May all beings have happiness and the causes of happiness;
May all be free from sorrow and the causes of sorrow;
May all never be separated from the sacred happiness which is sorrowless;
And may all live in equanimity, without too much attachment and too much aversion,
And live believing in the equality of all that lives.

May the precious masters grant their blessings,
So that with joyful self-assurance and freedom of mind,
I may bring all adverse circumstances onto the path
And everything may become a remedy to ego-clinging.
 

12068860_537906523029265_1458049639871954212_o.jpg 

12119905_537906239695960_9220701970597436877_o.jpg 

12079819_537907519695832_4182018349740282487_o.jpg  

12113326_537907566362494_5299806569648352254_o.jpg 

成為聖者的宗旨不在於乞求施捨、不在於沽名釣譽,也不在於追求完美道德、專注禪定、或是世俗的智慧。事實上,一顆毫不動搖的解脫之心,才是關鍵、才是聖者所要遵循的終極目標。
---敏林堪千仁波切| 四聖諦 The four Noble Truth | https://www.pixnet.net/?done=http%3A%2F%2Fkhenchen...

The purpose of the Holy life does not consist in acquiring alms, honor, or fame, nor in gaining morality, concentration, or the eye of knowledge. That unshakable deliverance of the heart: that, indeed, is the object of the Holy Life, that is its essence, that is its goal.
--H.H.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  https://www.pixnet.net/?done=http%3A%2F%2Fkhenchen...

12096081_537907426362508_25285414457461246_n.jpg   

12112471_537907193029198_811335070578474928_n.jpg 

12113280_537907499695834_2849003159172389755_o-1.jpg 

12068959_537907343029183_9123683260550888058_o.jpg 

12119932_537907013029216_3934832293653702024_o.jpg 

 12094975_537907629695821_7176212643282467260_o.jpg 

~~ 更多仁波切於越南弘法之精彩報導 :

 

 

H.H.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in Vietnam 2015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90938327...

Red Chenrezig Assembly empowerment 2015.10.12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91035825...

H.H.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in Vietnam 2015.10.16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91276798...

H.H. Minling Khenchen Rinpoche 2015.10.18 Vietnam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91372814...

 

圖文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謝謝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ernSun 9 的頭像
    EasternSun 9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 ─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