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金剛薩埵灌頂(2)~敏林堪千法王開示 : 金剛薩埵灌頂實

本具樂空雙運跏趺不動身

祈請無比上師金剛薩埵尊

~嗡班雜薩埵阿(敏卓林金剛薩埵不共心咒 )

一般而言:有所謂的菩提心的聖門,或者是密咒金剛乘的聖門,然而,不論是菩提心聖門,或者是密咒金剛乘的聖門,都是大乘的教法,所以當以發起殊勝的菩提心為主。

同樣的,以我們持誦的這本經典而言,修持時並非以持誦的這個經典來作為判別自己是修持大乘或小乘的準則,而是以我們的內心是否發起菩提心的動機為準則。比方說,你念誦的是聲聞緣覺乘的小乘經典,然而你的發心是大乘的菩提心,以是之故,你的修持可稱為大乘的修行。要知道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如實的從內心裡發起了菩提心的動機 ?

我們人呢,可以在所謂的言語表達上講出各式各樣的好話。同樣的,在外表行為上,我們也可以做出各式各樣博得他人認同的外相和作為。可是,內心裡真正的想法跟動機是無法掩飾、欺瞞自己的。是以,身為學佛修行之人的我們,要非常的小心,留意自己的想法和動機。

倘若不了解此點,或許我們可以在外相行為上做得好像非常的柔和,可是內心裡卻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不如法。這些所謂的不正確,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自心底去反觀自心,去調整自己的動機。故而我們要打從內心的去觀察自己,是否真正的具有利益一切眾生的動機跟想法。

我們也應當時常自己反觀、回想一下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講話時是怎麼樣的說話方式?我的內心常常存在的是什麼樣的想法?我做事的方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角度跟方法?以在座的各位來講,每天去工作,在工作之前都會注意一下自己的儀表,先在鏡子裡看一看自己的樣子;所以,同樣的,也希望各位能夠時常反觀自己的內在。

藉由不斷的反觀的緣故,能夠讓我們成為最殊勝、高尚的人。所謂的修行就是如上所說,藉由不斷的反觀、調整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最喜歡的人那般。舉例來說,我們學習成為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成為大家所喜歡的對象。再如,學習成為像地藏菩薩一樣的人。我們應當以祂們為典範,不斷的調整自己、讓自己喜歡自己,因為我們已經(逐漸)成為像世尊、地藏菩薩那樣的人。

當我們不斷的如此調整與內省,那麼,不論修習的是顯教經部宗的教法,或是修持密咒金剛乘的人,我們都能夠成為最好的修行者。因此,在我們所謂的實修中,此亦為重要的實修重點。開示到這裡,接下來我們準備進入的灌頂的部份。在座許多人應該都知道有關灌頂的程序。

首先,第一個灌頂的程序,就是灑淨的部分。                                       

灑淨,是為了淨化身心內外的蓋障,使我們能夠以清淨的身心成為受法的根器,所以需先進行灑淨的步驟。不管是在台灣,或者是藏族同胞也好,甚或各地的人士,都喜歡領受灌頂,這些相關的譬喻,相信在場的受灌弟子應知道灌頂的相關程序。,

事實上,以灌頂而言,不必任何的灌頂都領受,也不必大量的領受灌頂。需要的灌頂領受一個、幾個就好,最主要來講,目的都是要讓我們的身語意能夠進行實修;能夠按照佛陀所教的教法,依教奉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一起持誦百字明咒) 請各位唸誦剛剛所傳的咒語「嗡班扎薩埵阿」。以上這個唸誦,即是將前述所開示的內容,按法本的方式做念誦。( 咒語持誦內容於此省略)

有關金剛薩埵灌頂(2)~敏林堪千法王開示 : 金剛薩埵灌頂實

有關金剛薩埵灌頂(2)~敏林堪千法王開示 : 金剛薩埵灌頂實

有關金剛薩埵灌頂(2)~敏林堪千法王開示 : 金剛薩埵灌頂實

與前述向各位所說的相同:今天所傳授的教法,它的來源跟出處就是由德達林巴尊者於31歲(西元1676年,藏曆火龍年11月15日)在「傾大哦嘎札」之處取出的甚深伏藏。依由佛陀的教法包涵蓋經部宗,以及所謂的密宗(金剛乘);今天所傳是屬於密宗金剛乘的教法。

以密乘的教法而言,包含著外層次與內層次的教法,今天所傳的為內密續的三部教法,因此請各位思惟:為了請求傳法上師賜予今天的灌頂之故,我們獻上祈請曼達。

當進行金剛乘的灌頂,包含傳法上師應該做的觀修思維,以及受法弟子應做的觀修思維。同樣的,不論是傳法上師或受法弟子,都要以菩提心作為動機與發心,如非這樣子,而是領受歸領受,可是內心裡都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想法:想著我接下來要去哪裡 ? 我要做什麼? 心裡頭妄念紛飛,如此是無法獲得真正的灌頂與灌頂的加持的。

特別是在佛法的教法中,所謂的(顯宗經論)菩提心乘以及密咒金剛乘的教法,主要的就是心的修持與調整,而非以身體行為等外相作為重要的修持重點。各位前來領受密乘的教法,應該要能了解這些道理,依照傳法上師所授的方式來做觀想,並且著重以內心的修持為主。

因此,想要獲得的這個灌頂與相關的加持,首先,對於傳法上師,要看待觀想(傳法上師)就是真實的金剛薩埵;也就是眼前吾人肉眼所見的、這位傳法上師,其外相就是真實的金剛薩埵。而內心裡要思惟:傳法上師的身心本質與金剛薩埵無二無別。換句話說:思惟其內在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或,至少是自心最崇敬的師長)。

總而言之,亦即傳法上師的本質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而其形象外顯為金剛薩埵;必須具備如此的虔誠與信心來領受灌頂。此外,對於所在的法境(各位所在的地方以及所有的事、物顯象),也要產生淨觀。

首先,各位所在的環境,即是諸佛剎土。對於在座各位,應該大部分的人由於尚未往生,故還不知淨土的實況,因此,如何思惟一切的外在顯象都是剎土呢 ? 亦即,我們觀想並看待在場的所有人,即是(顯現並具備了)男性本尊跟女性本尊的本質。

何謂男性本尊與女性本尊的本質呢﹖便是以各位的眼睛所見,大家皆是肉眼凡胎的凡夫。然而,內心以淨觀思惟一切與會大眾內心都沒有貪、瞋、癡的三毒的煩惱妄念,都具足這樣的心;以這樣的心,淨觀看待一切現象。當我們觀想看待眼前的傳法上師,他的身心本質為真實的金剛薩埵,而現在自己的內外一切身心現象亦都是淨土的狀態;於此狀態當中,我們雙手合掌,跟著傳法上師來念誦以下的這個祈請文。

祈請什麼呢?亦即祈請傳法上師教授賜予今天的金剛薩埵灌頂:願能淨除一切罪障;希望賜予能夠淨除一切罪障的金剛薩埵灌頂,大致上是這樣的意思。配合這樣的思維,跟著傳法上師做以下的念誦。( 祈請文之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接下來進行的程序,就是為了淨化我們的身心相續,所以做以下的觀想跟念誦。我們要領受灌頂,倘若沒有足夠的福德資糧,是無法得致灌頂與加持的。所以經由以下的念誦以累積福德資糧。(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請各位思惟,並於自己的內心深處,深心懺悔所有的一切罪障,下定決心:盡可能的,不再造作任何的罪業。並奉行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佛住世等等支分內容以累積廣大的資糧。配合如此的思維並跟著做以下念誦。(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其次,若我們想要獲得真實真正的灌頂,並於灌頂之後如實的做修持,那必須在我們的身心相續當中持守戒律,如此才能產生修持的功德。是故,為了持守別解脫戒,請跟著做以下的念誦。(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所謂的戒律,尤其是別解脫戒,它並不只是一個宗教上的戒條,它是我們應該遵循的規則和守則。舉個例子來說,比方在座的各位都是身為台灣的國民、公民,都一定要遵守所謂的台灣的國法跟法律規定,倘若違反了這些法律,那會有什麼的後果?(會受到國家的制裁、他人的輕視,或各式各樣懲罰的處置。)

是故同理,我們身為佛弟子,特別是領受金剛乘的灌頂之後,是為著一切眾生而做修持。更應該避免陷入各式各樣的罪業,例如:殺害生命,或是偷盜他人的物品,或是不當的性行為,乃至妄語,或不應當的欲樂等等,這些皆是我們所當避免的,所以,請各位思惟:為了清淨的受持修行者所當遵守的別解脫戒的緣故,請跟著做以下的念誦。(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以戒律而言,如同前述,有所謂的別解脫戒,菩提心戒,以及密咒乘的三昧耶戒,主要有此三種不同的分法。而領受灌頂與受持戒律而言,其實兩者是相同的意義。因此,在現在這個階段來說,剛剛提到的是領受別解脫戒,照一般正規的要求而言,大眾應該以右膝著地的方式來領受戒律。由於場地限制的緣故,所以無法要求大眾們以右膝著地的方式來領受戒律,所以,請各位起立、雙手合掌,然後跟著做以下的念誦。(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領受別解脫戒後,接下來要領受的就是菩提心戒。菩提心戒就如同大乘教法於日常中經常所領受的的方式一樣來領受。因此,接下來請各位思惟:為了受持清淨利他為主的菩提心戒學處,請起立跟著做以下的唸誦,領受菩提心戒。( 念誦內容於此省略)

( 2 ~待續 )

有關金剛薩埵灌頂~敏林堪千法王開示(1)https://wp.me/p1kSR8-19t

 

All rights reserved. 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欲轉貼引用,懇請如理如法附上連結或註明緣引自本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sternSun 9 的頭像
    EasternSun 9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 ─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