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林堪千仁波切開示 :「在本尊觀修之時,我們要觀想:自心中,紅度母心間的種子字,其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麼,我們說:這樣的智慧代表的是什麼的智慧呢?這就是觀修空性當中所講的:「離一切戲論、離一切生」這樣的智慧。以在這個時候,觀修自心…,換句話說:我們所觀修的正是修習應成派空性觀修當中所指的:『了知一切法離戲論』的這樣的智慧。」

 

 

 

 

  敏林堪千仁波切表示  :在我們自心迷惑的狀況下,我們去安立,認為:這個法是這樣子的;所以,它本身其實只是一種妄念;也就是妄念的一種安立而已。

 

 

(尊貴的  敏林堪千仁波切2009年蒞臺翦影 ‧   接受香格里拉漢藏電視訪問  )

 

 

 

 

                                  【美好法音 2006 敏林在臺灣 ‧中觀 (  9 )

                                                   ◎ 敏林堪千仁波切口述開示 

 

 

                                                        林生茂居士口譯

 

 

                                          The Eastern Sun官方部落格 團隊編輯整理

 

 

所以,進一步來說:從因而生果這是不對與不合理的。

 

那麼,是不是從無因,就能生出果呢 ?

但既然無因,就不可能會生出果來;所以無因而生果,這也是無法成立的。

所以:從「有」而生,這是不成立的。從「無」而生,也是不成立的。再進一步我們説:從既有既無;既是有,又是無的情況,這個又是更不合理的。

前面已經破:從有生,是不對的,從無生,也是不對的,從既有既無而生,也是不對的。進一步再反過來說:從非有非無而生,那麼,這就像是從虛空中生出花…,這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所以,這個離四邊的生,以這樣的破斥,最主要是在破斥經部的;也就是剛剛所講的─有四部:第一個為說一切有部,第二個為經部,第三個是唯識,這主要是破斥經部的見地。

 

中觀在破斥經部的見地時,有這樣的例子:譬如,問經部的行者 ,假若眼前這張桌子上放置了一個寶瓶,那麼這張桌子便是瓶子放在它的上面。所以,進一步問:所謂的「上方」,這個「上」,是在什麼地方呢?你所講的這個方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現象呢?

也就是說,對於這個方位,我現在要問你:這個桌子,到底是在什麼方位上的?你既然認為:這個東西放在桌子上,那這個桌子本身又是在什麼樣的方位呢?以此方式推衍,破斥了方位的觀念,其實也就是破斥我們自性迷惑下的一種錯誤的認知。    

 

        因此,中觀應成派提及:分析這個出「生」的「生」,如果有出「生」這件事情的話,那麼是如何的出生?如果是從「因」而生,那麼因果是如何的情況呢…這些分析,所用的詮釋的方式,它是接近於經部對於事物分析的那種詮釋方法。

 

  所以,對於觀察事物的「生」,出生的生這個現象,從離四邊的角度去觀察這個「生」的存在與否,這並非單單只是在觀察這個「生」而已,在我們生活上的一切現象上由此觀察其「來」、「去」,也是一樣可以從這裡去觀察的。   

 

因此,藉由上述的種種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切的法,都是我們自心迷惑、虛妄安立的。

 

也就是說:在我們自心迷惑的狀況下,我們去安立,認為:這個法是這樣子的;所以,它本身其實只是一種妄念;也就是妄念的一種安立而已。 

 

 對於這樣的一種道理,在短期間的一天、兩天中,大家可能將其視為道理,但內心立即要有一種很深刻的體悟,卻是相當的困難。因此,昔日觀修空性的行者,當他們剛開始要去觀修中觀空性的時候,往往藉助一個方法,也就是:常常看著虛空;看著虛空,並去思惟空性的義理。以這樣的方式,對於觀修空性會有幫助。   

 

 

當我們在修行時,一座法中,可概分為三個主要的部份:第一個部份稱為皈依發心,第二個部份就是正行,安住於無所緣的觀修,第三個稱為迴向功德,這是一座法當中,所需要具足的重要的三個部份。   

 

 

      那麼,在第二個部份,正行安住於無所緣當中,所指的便是:安住於像應成派空性的那種觀修當中,這就是「無所緣的觀修」。

 

      因此,也有這樣的開示提及,倘若我們在正行「安住於無所緣」的當下,沒有辦法如實安住於空性( 一如應成派的空性 )時,我們應如何去思惟?應如何的觀修?

 

那麼,不妨這樣去思惟:「所有的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的。沒有一件法,是可以讓我們生起:它是真實的。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都是無常的….」我們如能藉著這樣的思維去觀修,也是可以的。對於一個初修行的行者,要能夠百分之百,或是非常正確的安住於空性的觀修中,這是非常困難的。就譬如 :當我們在觀修紅度母的修法時,在觀想紅度母的時候,首先,我們要迎請本尊降臨,迎請之後,請其安住,爾後再念誦祈請文、獻供養等等。然後才進入圓滿次第:也就是念誦、持誦咒語的這個部份。

那麼,接著到了持誦咒語之際,進一步再觀修:在我們自己的心間,有著紅色的蓮花,紅色的蓮花上,安住著智慧本尊紅度母。紅度母的心間,有著三摩地本尊種子字、爾後如此安住、並如此觀想。

       在本尊觀修之時,我們要觀想:自心中,紅度母心間的種子字,其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麼,我們說:這樣的智慧代表的是什麼的智慧呢?這就是觀修空性當中所講的:「離一切戲論、離一切生」這樣的智慧。    

 

     所以在這個時候,觀修自心…,也就是觀修我們自己心中安住的紅度母本尊的心( 指心間之種子字),就是智慧。

 

換句話說:我們所觀修的正是修習應成派空性觀修當中所指的:「了知一切法離戲論」的這樣的智慧。

    那麼,此時,我們要進一步就觀修:度母的智慧心,跟我們自身凡夫的心,二者完全融合無別,所以此際便專心的持誦咒語。這個與應成派空性的觀修是一樣的意思。

    上述的例子,是從密乘儀軌修持的方法,來為大家說明其與顯乘對中觀觀修,兩種方法如何的融合的一個講述。

       因此,我們修行時,並非聽聞了關於中觀的這些見地,它的觀修是這個樣子,然後就只有聽聞,最後放到一邊去。然後在修行密乘的法門時,密乘的修持觀想又是另外一邊,把這兩個不同的修持分別,而把它扯開了。那麼,這是不正確的,應該要將其融合在一起。    

 

 

        同樣的,當我們觀修其它的本尊時,譬如:金剛薩埵。那麼,在觀修金剛薩埵的時候,我們會觀想金剛薩埵融入自身,此時,金剛薩埵智慧的心,跟我們的心完全的融合無別。

 

那麼,在這個時候,它所代表的正是:當下,我們安住在自心與本尊的心無二無別之中,這個本尊的心代表的是什麼呢?代表空觀當中的:離一切戲論,沒有任何煩惱、意念的,具足空性與慈悲的體性。這就是本尊智慧的心。我們在當下的自心與本尊的智慧心去融合,就如此的安住於此之中。    

 

       按照我們平常日修的各種法門,它有很多不同的修持儀軌。譬如:在有些儀軌上面,它的觀修方法是這樣子的:不論你是觀修金剛薩埵、觀修文殊菩薩、阿彌陀佛等本尊,我們觀想本尊在我們的對身、我們的面前虛空中,之後,觀想本尊的額頭放光,照射入我們的自身,清淨我們一切身的惡業與煩惱障礙,爾後再一次的放光照入到我們的語,淨除我們一切的語業之惡業障礙,之後,本尊的心中再次放光,照入到我們的自心,在這個時候,是清淨我們所有一切意念上,微細的惡業與煩惱障礙;當下,我們的心,與本尊的智慧心,完全融合無別。爾後就安住在這樣的清淨當中,並持誦咒語。這是一種觀修的方法。

 

在我們平常的修行中,倘若可以直接的安住在中觀的各種思維上,然後去觀修空性,那當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要直接去思惟空性的義理而不易的話,那麼你也可以配合自己平時所修持的本尊的日修儀軌來觀修。

在修持儀軌最後的部份,也是講求在其當中安住、觀修當下離一切戲論。當我們能如此安住在空性的清淨中,也許這樣的觀修,能夠讓我們更容易去體會到中觀所講述的空性意涵。     

 

那麼,如果你沒有辦法按照中觀的邏輯去思惟,譬如前面講到:去觀察生,它是離這四種現象,沒有所謂的從這四生而起的這樣的生的狀態;倘若你沒有辦法如實安住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而去觀修,那麼你也可以如同前述,安住於自己所了解到的一切法,思惟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無常的現象;一切都並非我們內心能夠堅固的、託付的,或深信它是真實的,一切法都是不穩定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法是不變的。那麼,安住在這樣的瞭知當中也是可以的。當我們這樣的去觀修,有什麼樣的利益呢?當我們如實的觀修: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同虛幻、都是無常的現象……那麼,常常這樣的觀修,自然會讓我們的內心,對於外在境像的執著與貪愛越來越小。雖然沒有辦法完全斬斷貪愛執著,但是它會讓貪愛執著越來越少。

 

就像我們平常交往的朋友一樣:如果一個朋友,我們非常的信任他,他也非常了知我們的狀況,他對我們所講的種種,我們內心都會相信他;但是,如果一個朋友,他平時所講的就是花言巧語,都是在欺騙我們,對於我們的狀況一點也不了解、其所言也無法對應當下我們所需,那麼此時你對這個人,也不會有任何的信心。

    因此,縱使我們對於中觀的這些微細的思維,沒有辦法非常的清楚並如理的思惟它,但是,你單單只是把握住那個結論,了解到:所有的一切事項,所有的一切的法,都是我們自心迷惑、錯誤的認知之下所安立的,那麼,單單了解到這一層,了解到最後的這一個結論,也能對於我們的煩惱、貪著的減低,產生很大的幫助。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我們所見、所遇到的各種境相,當下,我們要升起一種意念:不要對我所看到的、所碰觸到的、所見到的現象,去取決太大的相信;不要相信它是真實的。雖然,我沒有辦法完全的了解到它不是真實的,但我不要相信它是真實的,對這層面上會有幫助。

因此,對於中觀的修持,在平常之間,最主要的就是:用我們的心,好好的去思惟、體會。而不是用我們外在身體的行為,譬如你的手、腳應該如何如何的動作才能夠修持,不是這樣子的。

~~( PART 9 ‧待續  )

 

 

 

 

 

 

 

 

 

 

 

◎版權所有‧ 懇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欲轉貼引用, 敬請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台灣辦事處‧敏林堪千仁波切唯一中文官網:【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The Eastern Sun  Group‧敏卓林佛學院編輯團隊),謝謝

 

 

 

 

 

arrow
arrow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