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怙主  達隆哲珠法王授予灌頂


                                                                   傳給人 ~~




                                                            四眾弟子,席地受法




                                                       不管坐在哪裡,心都向著教法         


       揚希頂果仁波切與揚希康祖仁波切 暨與會大德們 ~~~ 凝神專注‧教法薪傳 




                                      


                                                  一日修得同船度,幾年得修共受法?



                                      殊勝的一刻~ 敦珠揚希仁波切為大家服務



                                                               


                                          莊嚴的檀城‧受灌時,您的心是否也莊嚴五圓滿? 



                        法會暫告段落, 尊貴的敏林堪千仁波切與尊貴的敦珠揚希仁波切並肩同行




                            尊貴的敦珠揚希仁波切共敏林堪千仁波切步出灌頂會場



                                         一日的傳法圓滿了,大眾恭送達隆哲珠法王       


 


與大寶伏藏灌頂同步網路敏林金薩共修報告:


截至11月15日為止 ,來自臺灣、香港、大陸與加拿大的法友五十餘位,總計約已執持敏林金薩的心咒約 917, 307 次 ,共修的夥伴們 ,hold on ! ~~~ 歡迎十方具緣法友共襄盛舉,加入共修行列 ,自利利他,功不唐捐 !


..............................................................................    


【閱讀淨土資糧】 


 



          密巖淨土之寶藏



         ~~~~~~  (  轉貼自法友轉寄資料  /  整理  )




                              


                                                                                                      祖古東珠仁波切


       在大乘佛教的經部和續部,都有將法門伏藏起來並由具證聖者以神通力再開啟的傳統。這樣的傳統有兩方面:首先,具緣的法門可以由聖者開啟,或者從虛空、山、湖、樹林中根據他們的願望與精神證悟的能力而任運顯現;其次,聖者可以將法門伏藏於經函或者其他媒介中,並將其託付給天、龍和其他具力眾生加以守護,而在因緣時節成熟時再交付給具緣者。其他具證聖者會在將來再開啟這些法藏。
  


       從佛教理論的觀點來說,在勝義諦或究竟真理的層面上,並沒有上師與弟子的差別,或者說法與聞法的差別。只是在相對的俗義諦,當合適的因緣圓滿具足時,凡庸諸相對於有緣者顯現為佛法。佛法(達摩)即是證悟、傳遞證悟之源泉以及生起並獲得證悟的方法。根據當事者的水準與根器,佛法可以顯現為上師和弟子之間的教言與對話所表詮的心念 (thought) ”。如是,佛陀並沒有說一句法,而對於眾生則出現了諸法門。    


       佛法是根據眾生的業力因緣而顯現。佛法可以通過上師的心意、教言或者口授等方式而感知,它可以色、聲、字、()念等方式顯現。根據接受者的業力因緣,佛法可以來自聖者或凡夫、樹木、水、虛空、山、土地、岩石或心意等。對於具有高度證悟的聖者,一切諸相皆是佛法之源,而對許多人某些相才是佛法,而對於一些人則只有經函與口授才是佛法。甚至對於許多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佛法之源。如《功德分別經》云:吾從未曾說一法,正法遍顯為眾生。所化希冀次第道,諸法相應而顯現。化機希求速頓道,圓頓諸法刹那現。諸佛真實廣大語,滿諸眾生之所願。《幻化網秘密藏續》云:彼時,諸相隨眾生心而顯現。(如來)不離真如之座,隨眾生之業而顯現不同,就如鏡中顯影水中現月。
  


        菩薩在因地修道時,發願在成佛時能以佛力化現,廣度有情。如《入菩薩行》第十品《回向》云:願一切有情,相續恒聽聞,鳥樹及光明、虛空說法音!
  


      包括《般若十萬頌》在內的諸多大乘經部、《時輪金剛》在內的續部,在某段時間裏,都曾由佛與聖者的神通力伏藏於不同的處所或置於不同的界趣,而當時節到來時,又被迎請至南瞻部洲人間。
  


      《聖海龍王所問經》開示德瑪具四特徵:維繫佛陀正法住世、令眾生相續生起證悟、滿足眾生的心,以及如虛空般廣大。
  


       經部有伏藏與掘藏的方式的描述。《聖一切功德集三摩地名經》云:智瑪美巴滋濟!對於希求正法的大菩薩,佛法的寶藏就伏藏于山嶺、山谷和樹林中。正法和陀羅尼將以經函的形式落入他們手中。又云:對於彼等心相續圓滿者,乃至佛陀不在世間,佛法將從虛空、牆壁和樹林中顯現。
  


       《琉璃寶鬘》云:大乘佛法三藏中大多數曾到過諸如天界、龍趣等不同的刹土並曾在南瞻部洲消失過。續部則是由持明聖者和空行母結集並伏藏于鄔金刹土的達瑪甘覺等地。後來時節到來時,唯識學派的大師們從諸如智巴南瑟等菩薩處得到那些大乘佛經,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回《般若十萬頌》。證得殊勝成就的聖者,諸如薩惹哈、達秋、措吉、盧伊巴和慈盧巴,將包括《秘密藏》、《勝樂輪金剛》、《喜金剛》和《時輪金剛》等續部帶回南瞻部洲。因此它們都是德瑪。
  


      事實上,來自法、報、化三身,密意、表示、口耳傳承的所有正法在形式上都是德瑪--從諸佛或佛地殊聖寶藏中開啟的聖教法門。《琉璃寶鬘》云:實際上佛陀的全部聖教都是密意、表示和口耳傳承,而它們無異於德瑪。
  


         【寧瑪傳承德瑪之不共特徵】:



  在佛母移西措嘉的協助下,佛法寶藏的源泉--蓮花生大士建立了寧瑪巴的德瑪系統。還有一些法門是有蓮師的眾弟子,譬如貝若札那,以及他們的轉世化身,還有九世紀的印度大智者和聖者貝瑪拉米札,進行了伏藏或再伏藏。
  


       這些德瑪是續部經函,尤其是三內密續部。寧瑪德瑪有兩種伏藏方式。其一是地德瑪,這種德瑪的伏藏與掘藏是用表示經函作為開啟之鑰。寫於紙卷上的表示經函被伏藏於岩石、湖泊和寺院中。它稱為地德瑪是因為要使用寫於紙卷上的表示經函來作為喚醒對於伏藏于明智界中的正法的憶念。有時候整個法門的經函會在伏藏地被發掘。德瑪掘藏時發現的所有聖物也都可稱為地德瑪。
  


        第二種是意德瑪。對於這種類型的德瑪,在大多數情況下,掘藏師先在其相續中發現表示經函,然後這些表示經函成為發掘正法之鑰。有許多情況下,發掘意德瑪時並沒有表示經函。在意德瑪體系中,不論是何種情況,發現表示經函並不須依靠外在的對境,因此它們稱為意德瑪,而不是地德瑪。寧瑪德瑪體系的顯著特徵是,蓮花生大士通過他心意付囑傳承之力將正法伏藏于具證弟子們的明智界之中。因此,寧瑪德瑪並非是以經函形式伏藏於其他界趣,而後再將這些經函發掘帶回(人間),而是通過喚醒蓮師眾具證弟子等人明智界中的法藏來發掘。
  


       寧瑪傳承中另一種德瑪是淨相法門,雖然並非所有的淨相法門都一定是寧瑪德瑪。例如在淨相中從本尊和上師領受的正法就不是寧瑪德瑪;而那些通過心意付囑傳承伏藏于弟子明智界中、後來由淨相喚醒的法門則是德瑪。


      


       尚有一些以神通力發掘的密續法門是基於蓮師和其他寧瑪派大聖者傳授的續部和竅訣教言,它們被稱為德瑪是因其功德。完整的德瑪目錄有成千上萬條。貢珠雲丹嘉措( 即蔣貢康楚一世 )收集了諸大掘藏師發掘的德瑪並編錄成六十函《仁欽德佐》(大寶伏藏)。


 
◎溫故知新‧ 您可以瞭解更多:

 

非凡夫心量所能思議之密巖淨土】


 

【敏卓林寺大寶伏藏灌頂與口傳大法會】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080&prev=1090&next=1068


 


晴川歷歷~~ 敏卓林寺大寶伏藏灌頂法會吉光片羽 (1)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344&prev=-1&next=1287


【印度敏卓林大寶伏藏灌頂大法會相集】


http://www.edupro.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426&forum=35


 http://www.edupro.org/modules/myalbum/viewcat.php?cid=59



 

◎ 圖片版權所有‧內文為轉貼資料 ~~如欲轉貼引用, 敬請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唯一中文官網‧【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The Eastern Sun  Group‧敏卓林佛學院編輯團隊),如欲參考引用內文,敬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謝謝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ernSun 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